非懂不可10個健康密碼

非懂不可10個健康密碼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

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解碼1:全素吃了二十年,為什麼還會中風?
吃素易缺「好膽固醇」 心臟病風險飆十倍

解碼2:低油、低鹽、只愛吃麵包 竟得了糖尿病?
麵食讓血糖波動劇烈 空腹測量易失準

解碼3:吃降血壓藥,也要提防心肌梗塞?
血壓正常但脈壓差過大 是血管硬化警訊

解碼4:CEA檢查都正常,還是會有腫瘤?
排便習慣改變是罹癌?大腸鏡篩檢準度高

解碼5:吃素者血紅素低,服用鐵劑出現噁心症狀!
貧血別亂補鐵 測平均血球容積找出類型

解碼6:夏天也畏寒,是甲狀腺作祟?
甲狀腺不對勁?不能只看T3、T4

解碼7:肝指數正常的硬朗阿嬤 發現肝癌半年辭世
肝癌末期仍能活跳跳 驗肝得緊盯AFP

解碼8:25歲妙齡女 吃中藥減肥吃到腎萎縮?
黑心藥材傷腎 腎長度縮0.4公分就報廢了

解碼9:新家裝潢竟釀成洗腎悲劇
提早發現腎衰竭信號 得先掌握eGFR

解碼10:家庭主婦不菸不酒 健檢已是肺腺癌末期
腫瘤標記不只一種 檢測癌症要搞對分項

-----------------------------------------------------------------------------------------------

 

膽固醇 》解碼1:全素吃了二十年,為什麼還會中風?吃素易缺「好膽固醇」 心臟病風險飆十倍


 案例 


七十二歲的蔣伯伯,從五十歲起就吃全素,看到同儕一個個罹患心血管疾病,他總自豪地說:「肉、蛋類要少吃,跟著我吃素就對了!」

一天晚上,他突然暈眩倒地,幸好緊急送醫才撿回一命。當他得知是因血管栓塞而中風,無法置信:「我吃了二十年的全素,總膽固醇多年來都正常,怎麼可能中風?」

很多人以為吃素能降低膽固醇,其實,膽固醇太低未必是好事,另外,吃素未必能抑制心血管阻塞。

膽固醇可分為高密度膽固醇(HDL)和低密度膽固醇(LDL)。因為LDL容易氧化、堆積在動脈管壁上,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栓塞,一般稱之為「壞膽固醇」。反之,HDL可將囤積在血管的膽固醇帶至肝臟進行代謝,有助防止動脈硬化,又稱為「好膽固醇」。身體的膽固醇只有三成來自於食物,七成其實是肝臟自行合成。

膽固醇是合成眾多荷爾蒙的必要物質,不該一味想降低總膽固醇,而是要提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根據美國心臟研究所報告,降低HDL值,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將提高十倍。以蔣伯伯為例,誤以為吃全素可降低總膽固醇(TC),卻忽視引起HDL不足的原因。

因此,目前醫界檢視人體中的膽固醇值都改以TC和HDL的比值為標準,也就是比值最好小於三,一旦高於三,代表體內HDL的比率不足,容易引起血管硬化。

一般來說,運動與減肥是增加HDL的最佳方式,而血栓與膽固醇氧化有關,飲食得避免吃過度煎炸的食物,多吃含維他命A、C、E等抗氧化食物。

 

健康管理

看總膽固醇數值已過時,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才是王道。國泰健康顧問公司預防醫學部部長 陳皇光(攝影/林煒凱)

 

健康管理
 

血糖 》解碼2:低油、低鹽、只愛吃麵包 竟得了糖尿病?麵食讓血糖波動劇烈 空腹測量易失準


 案例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李先生,多年來定期測血糖,飲食也堅持低油、低鹽和低卡路里,唯獨無法拒絕麵食和水果,每天啃掉半條白吐司,消夜又常買麵包解饞;半年前,他聽說多喝蔬果汁有益健康,也養成每天喝一杯現打果汁的習慣。

李先生每半年到診所測量空腹血糖也都正常,直到最近做健檢,醫師居然說:「你的糖化血色素達六.六%,已經有糖尿病了!」他不可置信地說:「我一直有在控制血糖,是不是量錯了?」

控制血糖光看空腹或飯後血糖是不夠的,因為這兩者顯現的都是測量當下的狀況,偏偏血糖是不斷波動的,差一兩個小時,數值就不同了。

自二○一○年起,美國糖尿病協會已經把「糖化血色素」作為判定糖尿病的黃金標準,它反映的是紅血球八十至一百天內的葡萄糖濃度,被視為二至三個月內血糖平均值的評估指標,比較能反映出身體的真實狀態。

其次,預防糖尿病的飲食,不是低油、低鹽和低熱量就好,也要避免「高升糖指數」(GI)食物,因為高GI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對胰臟造成負擔,導致糖尿病。

李先生愛吃的麵食類都是高GI食物,雖然吃蔬菜可延緩澱粉在體內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有助於預防糖尿病,但每天喝果汁很可能會攝入過度的糖,反而造成血糖偏高。


另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最好長期監測糖化血色素的變化,如果持續升高,也要小心;而健檢時,也建議做運動心電圖,檢視心臟有沒有缺氧、缺血。

 

健康管理
血糖波動大,監測糖化血色素才能掌握近二個月的平均值。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 羅福松(攝影/林煒凱)

 

健康管理

 

血壓 》解碼3:吃降血壓藥,也要提防心肌梗塞?血壓正常但脈壓差過大 是血管硬化警訊

 

 案例 


患有高血壓的蕭小姐,服用降血壓藥已經五年了,其中收縮壓動輒一七○mmHg至一三○mmHg左右,雖然仍稍稍超出正常值,但算是得到穩定控制;至於舒張壓,一直都在五、六○mmHg左右,由於沒有高出正常值,身邊許多女性朋友的舒張壓也大都位於這個水位,而且聽醫師說,舒張壓較低,只要沒症狀就無大礙,因此她一直特別注意。

但有一次她照頸動脈超音波時發現,血管明顯增厚,醫師警告她要提防心肌梗塞,她不懂,都吃藥了為什麼還有問題?

一般人量血壓只看收縮壓和舒張壓,但別以為血壓正常,就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千萬別忽略了脈壓差(「收縮壓」減「舒張壓」)。

法國醫界曾針對一萬九千名四十至六十九歲男子,進行二十多年的研究發現,無論什麼年齡,脈壓差超過六十五mmHg以上者,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比該數據小於或等於四十五mmHg的人高出三倍。

醫界也認為,當脈壓差超過六十mmHg,表示血管彈性變差,即使血壓正常,仍存在心血管硬化導致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風險。像蕭小姐的脈壓差已達七十mmHg,收縮壓又稍高,血管硬化的風險還是很高。

一般來說,收縮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舒張壓則會在中、老年後(男性約在五十五歲、女性為六十至六十五歲後)逐漸下降,原因是血管老化,彈性變差,所以老年人的脈壓差會變大;但如果在青壯年脈壓差就過大,則需要警覺。因此,控制血壓除了作息正常、低鹽、低油和低糖的飲食外,若脈壓差過大,最好前往醫院檢查原因。

 

健康管理
脈壓差過大或過小,表示血管彈性變差,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山醫學大學教授 王進崑(攝影/陳俊銘)


健康管理

 

結直腸 》解碼4:CEA檢查都正常,還是會有腫瘤?排便習慣改變是罹癌?大腸鏡篩檢準度高


 案例 


六十歲的吳先生,去年因為排便形狀有異,大便習慣也改變,再加上臉色蒼白,有類似貧血的症狀,醫師勸他進行大腸鏡檢查,但怕痛的他無法克服恐懼,只好先做糞便潛血和CEA(胚胎抗原,腫瘤標記的一種)檢查。

雖然兩項檢驗都正常,醫師還是不放心,吳先生勉為其難做了大腸鏡檢查,竟發現罹患腸癌末期,如網球般大的腫瘤,幾乎塞住大腸腸道,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腫瘤直徑達九公分,經緊急開刀後,仍積極治療中。

當大腸長了息肉,大約得經過七年才演變成侵入性大腸癌,照理說,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療,但為何大腸癌還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原因是,大家太害怕照大腸鏡了,只想用無痛又簡單的糞便潛血和CEA檢查,偏偏這兩項都有盲點。

由於糞便有潛血反應,也可能是痔瘡或其他因素,不能作為大腸癌的判定標準。一般CEA濃度超標者,七成是罹患大腸癌;但也有一半以上大腸癌患者,CEA是在正常值內。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得大腸癌,最好照大腸鏡,倒是一旦大便次數改變,很可能因為腫瘤塞住腸道,也要懷疑是否罹癌了。

雖然大腸癌的成因仍眾說紛紜,但《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研究指出,如果能符合下列五項健康習慣中的一項,就能降低一三%罹腸癌風險;五項都做到,風險更降低二三%,包括:一、每天至少運動三十分鐘;二、女性每周喝酒不超過七杯、男性少於十四杯;三、不抽菸;四、多吃高纖蔬果、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而脂肪攝取量為總熱量三成以下;五、控制腰圍。


健康管理
CEA適合追蹤療效,全大腸鏡才能確診。北醫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郭立人(攝影/林煒凱)


健康管理

 

血液 》解碼5:吃素者血紅素低,服用鐵劑出現噁心症狀!貧血別亂補鐵 測平均血球容積找出類型

 

 案例 


長年吃素的王小姐平常臉色蒼白,容易感到疲倦,月經來時更嚴重。原以為是正常反應,到診所抽血檢查後,發現血紅素量只有八g/dl,醫師認定是缺鐵,開了一些鐵劑給她服用。但後來出現了嗜睡、便祕、胃痛,甚至有嘔吐、噁心的症狀,王小姐再到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測出平均紅血球容積(MCV)為一一○fl,才發現自己不是缺鐵性貧血,而是維他命B12缺乏型貧血,經診治改服口服酵母形式的B群,三個月後血紅素升至十二g/dl,症狀也不見了。

許多人認為,貧血一定要補鐵,這是個嚴重的誤解。事實上,貧血的原因很多,一為造血原料不足(如缺乏鐵質、維生素B12、葉酸等),其次是遺傳(地中海型貧血、鐮形血球症等),三是紅血球造血母細胞遭破壞(如自體免疫系統失能或內出血等)。而貧血患者,一定要由專業的血液科醫師經病史詢問與適當的檢查,才能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

而貧血的檢驗,更不能光看血紅素值就妄下定論。一旦血紅素低於正常值,確定貧血後,第二步則是進一步看MCV,然後再進行血鐵、血液抹片或網狀細胞數檢驗,找出真正的貧血類型。

如果是缺鐵性貧血,就要補充鐵劑或吃含鐵食物(如紅肉、貝類);若是因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慢性流血,則須治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長期全素食者常見的維他命B12缺乏型貧血,則須補充維他命B12。

另外,許多血液疾病則須要從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來判斷,只是異常的原因很多,建議由醫師直接判讀。

 

健康管理
貧血原因複雜,不能光看血紅素值就妄下定論。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放射治療科主任 劉俊煌(攝影/林育緯)


健康管理

 

內分泌 》解碼6:夏天也畏寒,是甲狀腺作祟? 甲狀腺不對勁?不能只看T3、T4


 案例 


還在讀大學的范同學,弱不禁風,極度怕冷的她,就算夏天也常感冒,一入冬,還得用層層衣物把自己裹緊,更嚴重的是,還有指甲脆弱、髮量稀疏、嚴重的經前症候群等一籮筐的問題。其實,她每年都會去健檢,曾懷疑自己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但抽血檢驗了T3(三碘甲狀腺素)和T4(四碘甲狀腺素)卻都正常,就算她有心調理身體,也不得其門而入,令她十分困擾。

甲狀腺會分泌T3、T4等兩種甲狀腺激素,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分泌過多,身體動能會過盛,嚴重時會發燒、坐立不安,甚至心臟衰竭而死,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若分泌不足,則動能不足,會嗜睡、便祕、怕冷,嚴重時會昏迷、喘不過氣等症狀,稱為甲狀腺機能低下。

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是由TSH(甲狀腺促素)控制的,當T3、T4分泌不足,TSH就會上升,以刺激T3、T4分泌,反之亦然。所以一般健檢都會以T3、T4和TSH的量來看甲狀腺機能。

但後來醫學研究發現, T3、T4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不能充分反映甲狀腺機能,反而是T4中的游離型T4(free T4)與高敏感度的TSH,與甲狀腺機能相關性最高。

目前台大等許多醫院都改以free T4和TSH為指標;上述案例,建議可再測這兩個項目。不過,甲狀腺癌一般無法從抽血檢驗得知,須藉由超音波檢驗。

雖然甲狀腺激素的生成與碘息息相關,但不管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慢性發炎造成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皆應避免吃海帶。
 

健康管理

改善甲狀腺低下症狀,補充甲狀腺素最重要。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攝影/吳東岳)


健康管理

 

肝臟 》解碼7:肝指數正常的硬朗阿嬤 發現肝癌半年辭世 肝癌末期仍能活跳跳 驗肝得緊盯AFP


 案例 


年逾七旬的古阿嬤,身體硬朗。去年二月,她腹部腫脹、排便不順,照腹部超音波才發現肝臟長腫瘤,已壓迫到大腸。她拿著剛做不久的健檢報告向醫師哭訴,「我的肝功能指數都正常,每天還能下田,是哪裡出錯了?」由於已是末期,來不及治療,半年後她還是過世了。

以往偵測肝功能時都會看GOT和GPT指數,兩者都是肝細胞受損發炎時會釋出的酵素,理應可反映肝的狀況。但事實上,當心臟、肌肉等其他細胞發炎時GOT也會升高。若罹患肝癌,在肝癌小時,正常的肝細胞不大會受波及,因此這兩項指數通常不會提高;到中期及末期才可能稍微升高,但有些人還是正常的。

目前,檢查是否罹肝癌的最好指標是AFP(甲種胎兒蛋白),這是肝癌細胞快速繁殖時釋出的蛋白質,雖然懷孕、肝硬化、肝發炎和卵巢癌增生時也會釋放,但AFP對肝癌細胞的診斷靈敏,若超出正常值二○ng/ml,罹患肝癌機率逾八成;若超過四百ng/ml,機率則逾九成五。

另外,肝臟續航力很強,只要還有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人就感覺很正常,所以有些患者到肝癌末期仍能生龍活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有了肝癌,但AFP也不會升高,在小型肝癌有三分之一AFP不會升高,末期的肝癌患者也有一五%不會升高,因此,一定要加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由於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機率是一般人的一百倍,C肝也是高危險群,若不知道自己是否帶原,建議先進行B、C肝篩檢,確定是帶原者後,至少每半年要抽血檢查GOT、GPT、AFP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健康管理
掌握肝臟健康,除了看GOT、GPT,也要看AFP。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許金川(攝影/吳東岳)


健康管理

 

腎臟 》解碼8:25歲妙齡女 吃中藥減肥吃到腎萎縮?黑心藥材傷腎 腎長度縮0.4公分就報廢了

 

 案例 


二十五歲的李小姐到A醫院健檢,其中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值等腎功能指數一切正常,但四個月後,出現噁心、嘔吐症狀,甚至身體水腫,體重飆升十多公斤。她轉往B醫院檢查,發現已是腎病變末期,還到了要洗腎的地步。

原來當時腎臟超音波顯示,李小姐的腎長度為九公分,但由於健檢醫師經驗不足,認為只比正常人的十公分小一點點,加上其他指數都正常,而輕忽其嚴重性。

在B醫院醫師追問下,才知道愛美的李小姐有吃中藥減肥,因中藥裡含有大量的馬兜鈴酸,過量會導致腎纖維化、萎縮,並造成腎功能衰退,這時她才恍然大悟,為何第一次健檢時,表面上腎功能指數都正常,腎臟卻已經壞死。

由於一般腎病都是腎指數先衰退,腎才會萎縮,因此若腎功能指數(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值)都正常,通常健檢不會照超音波檢測腎長度。但偏偏許多藥品都含有馬兜鈴酸,會讓腎先萎縮了,指數才衰退,因此沒測腎長度,往往錯失治療先機。

正常人的腎長度為十公分,慢性腎炎引起的腎萎縮,在腎超音波檢查下,腎長度小於十公分,往往代表腎臟已經受到無法恢復的重大傷害。

案例中的李小姐,腎萎縮至九公分,看起來沒差多少,殊不知,腎只要萎縮超過○.四公分,幾乎可以判定腎已經壞死了。

由於食物中許多毒物都會傷腎,尤其藥品或中藥材都會侵害腎細胞,除了日常生活要避免黑心食材,減肥最好靠多喝水和運動,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

 

健康管理


腎功能指數正常仍有漏洞,別忘了照超音波看腎長度。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江守山(攝影/吳東岳)


健康管理

 

腎臟 》解碼9:新家裝潢竟釀成洗腎悲劇 提早發現腎衰竭信號 得先掌握eGFR


 案例 


五年前,陳先生搬進剛裝潢的新家,才住四個月,尿尿出現泡泡,偶有輕微血尿。當時診所幫他測出的肌酸酐值為一.五mg/dl,醫師說:「正常值是一.二以下,超出一點點還好!」只是他的症狀沒減輕,還會嘔吐、噁心、食欲不振,到四十歲健檢時,肌酸酐值已飆至五,被判定為末期腎臟病變,得終身洗腎。後來,醫師做了切片檢查發現陳先生為慢性腎絲球腎炎,再經檢驗,陳家屋內的揮發性有機物竟是正常值的三.八倍。他不解,為何五年前的檢查沒能發現?

肌酸酐是肌肉活動產生的代謝產物,腎受損時,肌酸酐就無法正常排出,濃度變高,因此最常拿來當腎功能指標,一般介於○.六三到一.二mg/dl為正常,但這偏偏有盲點。

由於腎臟有二百萬顆腎元(製造尿液的基本功能單位),彼此會代工,當少量的腎元壞死時,剛開始不會影響正常運作,一旦腎元工作量超出負荷,腎功能才會開始衰退,等到肌酸酐超標,即代表四分之三的腎壞死。

為了及早發現,後來的健檢又將肌酸酐值計入年齡、性別等影響因子,推算出腎絲球過濾率值(eGFR),可清楚描繪出腎病的嚴重程度,高於九十ml/min/1.73m2為正常,數值越低越嚴重。

以陳先生為例,三十五歲時,肌酸酐一.五,eGFR為五十六.六,其實已是第三期腎病變,結果沒得到控制;到了四十歲肌酸酐飆至五,eGFR為十三.七,只好終身洗腎。

另外,空氣中的有機物常是腎的無形殺手,因此室內裝潢應選對綠建材,同時栽種植物亦能有效淨化空氣。
 

健康管理


別以為肌酸酐超出一點點沒事,腎絲球過濾率值見真章。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 顏宗海(攝影/林煒凱)


健康管理

 

肺癌 》解碼10:家庭主婦不菸不酒 健檢已是肺腺癌末期 腫瘤標記不只一種 檢測癌症要搞對分項


 案例 


家庭主婦董女士不菸不酒,半年前久咳不癒,併有胸悶、胸痛。陪老公健檢時,她也做了全身檢查,沒想到老菸槍的先生沒事,自己卻發現左上肺葉有兩公分的腫瘤,檢查後,確定是肺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醫師表示,肺癌一旦轉移就是末期,不適合手術了,只能進行化療。家人不解,董女士曾抽血做過「腫瘤標記」檢查,為什麼會拖到末期了才發現?

檢驗是否罹癌,內視鏡或正子斷層掃描儀等高階影像檢驗,所費不貲,一般人常以抽血測「腫瘤標記」來取代。當身體有癌症或器官發炎時,細胞會分泌異常的蛋白質或多醣體,可從血清異常濃度的變化,判斷是否罹癌。但有不少腫瘤標記指數偏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只能參考,仍建議直接進行切片、內視鏡或高階影像檢驗。

如果還是要以腫瘤標記來監控罹癌風險,每種癌都有敏感性及特異性相對較佳的項目。以肺癌來說,分為非小細胞癌(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以及小細胞癌,其中Cyfra 21-1(細胞角質素蛋白)就對非小細胞癌的測試效果較好,小細胞癌則會用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至於胰臟癌、胃癌、膽道癌,則以CA19-9(醣蛋白抗原一九之九)為佳;而攝護腺癌則建議測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

預防癌症除了了解是否家族遺傳、不良生活習慣等危險因子,周遭環境也要注意。以董女士為例,可能是長期吸入過多油煙及二手菸,二手菸因粒子較小,更易進到肺部深處,再加上不吸菸者對菸害警覺度低,大大增加罹患肺腺癌的機率。


 

健康管理

檢測癌症不能只看腫瘤標記,影像、切片才能確診。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王正旭(攝影/林煒凱)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