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腹=安全感?
2008年6月21日
就像每個腹部剛動過手術的病人,媽媽被醫生要求至少要繫半年的束腹。
過去數十年,媽媽對束腹束腰高跟鞋這些充滿女人味的「刑具」始終敬謝不敏,任身形自由發展。
所以,我料她一出院就會「棄甲投降」。
想不到,媽媽卻戀上束腹,行坐站臥,須臾不離;還強力發送她「繫著腰才不會酸,且很有『安全感』」的使用經驗。
儘管媽媽的外觀明顯縮水,外衣下有束腹撐著,讓她的腰肢依舊維持著「歐巴桑」的身形。
但我猜想腰椎兩側萎縮的核心肌群在束腹的輔助下,行動時重心被穩住了,腰也就不痠了。
至於「安全感」一說很不科學,媽媽以為「萬一傷口縫線鬆了,裡面的腸子暫時被托住才不會掉下來」,我的眼前不禁出現三條線……
一吃就屁聲連連
為了鍛鍊過去一個多月禁食加上臥床萎縮的肌肉,我和阿琴建議(並要求)媽媽吃過主餐必須起身在屋內轉兩圈,早晚由阿琴陪伴跨出家門在社區巷道走動。
一開始,媽媽抗拒出門散步,「鄰居見我瘦了一大圈,問東問西很麻煩」;幾經妥協,她只願意在鮮有人跡的時段出沒。
沒多久,大家卻發現媽媽一吃東西就急著到屋外走動,「東西一入口屁就放個不停」讓媽媽很窘,「你們都還沒吃飽,很不衛生」。
「能吃能拉(放)表示腸胃道暢通,高興都來不及呢」,腸沾黏/阻塞是腹腔動過手術的病人最大的夢魘。看盡病人在急診室、在病房積心求「屁」的困窘,媽媽「屁聲連連」,反而讓我很安心。
急速消瘦而皮鬆肉垮
束腹幫媽媽撐起的水桶腰,讓我一直低估這場手術對身體的影響。直到術後第21天,看護請假,她要我在洗澡時進浴室幫忙,才揭開這假面。
媽媽先將洗澡用具按阿琴的習慣一一擺設妥當,褪去衣物,因急速消瘦顯得皮鬆肉垮的兩條腿,巍巍顫顫支撐著倨僂的身軀。
為了避免跨進浴缸或是蹲踞等大動作牽動腹部傷口,阿琴教媽媽就地取材坐上馬桶,避開腹部仍裹著紗布的小腸造口,小心翼翼地抹香皂。
我的工作則是以水瓢從浴缸取水,再交給她清洗身體;稍後,媽媽站起來背著我,讓我持蓮蓬頭幫她沖背,「阿琴第一次幫我沖背時,感覺好清爽、好舒服」,媽媽當下仍不勝神往。
儘管是熱天,在浴室待久了,媽媽的身體竟微微打顫。
一樣體重計兩樣情
「唉!你不像我,一年四季都有厚厚的『真皮』大衣可穿」,我邊調侃自己,邊用圓滾滾的手臂揩去前額汗珠。媽媽以苦笑回報。
待媽媽將包括束腹等衣物一一穿戴妥當,我忍不住問起,「住院期間阿琴常常帶你去護理站量體重,回家以後量了沒?」
「家裡的不準,少了好幾公斤!我不想再量了!等你爸爸去買個新的體重計回來再說」,媽媽以負氣的口吻掩飾心中的沮喪。
「少了就少了,沒關係啦,我只是想知道體重有沒有漸漸回升。每次都用同樣的體重計量就好」,我試著緩和媽媽的神經,「但是,不可以繫束腹,再穿上一大堆衣服充數喔」,我又「職業病」上身──過去在照顧把自己瘦成伊索比亞飢民的厭食症住院病人時,我總是交代住院醫師與年輕護士在病人量體重時,務必提防「作假」。
一樣體重計兩樣情。其實,我最愛在媽媽家量體重,因為帳面上的數字總是比在其他地方量少一些。
(本文摘自《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續篇)抗癌之役必修的心理腫瘤學(給癌症病患、照顧者與醫療人員的「陪伴套書」。二冊不分售)》行路出版,吳佳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