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今周特刊
「這個世界就是一間巨大的安寧病房,我們都在這房間裡,不是嗎?」豁達通透的生命觀,來自三度獲得金鐘獎的知名演員王琄的分享。10年前經歷父親從安寧病房離開的過往,她轉念笑看人生,精彩綻放。
閱讀更多
2020-07-22
李宇銘
有不少人是「宅男」、「宅女」,喜歡待在家中,與世無爭。這本身並無不妥,但是如果一個人只要跟別人相處,來到社會之中,就容易產生情緒煩惱,不想跟別人相處,那樣就代表自己內心有抗拒,宅在家也是一種逃避,需要進一步提升內心的抗逆能力。
閱讀更多
2020-07-13
郭瑞祥, 陳建豪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四十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7-07
蔣雅淇
不要想用冷戰或是火辣的開罵去改變一個人,也不要奢望用碎碎唸的方法讓任何人有不同的心意,你只能改變自己的眼光,然後用無限的愛去包容,重點還要不求回饋耐心等待。
閱讀更多
2020-07-01
郭瑞祥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40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雖說如此,要歷經各種情緒之後,才會產生 原諒 的情緒。在浮現「好吧, 原諒 他又怎樣」的念頭之前,得跨過無數的江水和沙漠。勉為其難並急著 原諒 他人是大忌,最穩妥的方式是,先沉浸於其他的好情緒中,直到產生 原諒 之心之後,再開始思考 原諒 。
閱讀更多
2020-06-22
朴民根
不要親近經常對我犯錯的人,那些人會重複做同樣的事, 原諒 只是浪費自我的能量。建議多親近說話和行動有自制力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6-20
保坂隆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升遷;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0-06-17
曾文昌
某日,又接到吳先生的通知,說在東區有個新案場頗大,希望我在什麼時候去丈量與報價。只是這次有些不同,吳先生在電話中告知,這次報價除了我的費用,另外再幫他加個5成利潤(5成利潤……天啊!),因為業主也會在場,所以希望我不要說溜嘴了……
閱讀更多
2020-05-25
劉冠吟
面對婚姻問題,大部分人勸合不勸離,我則是一貫以發問代替解答,不斷地問問題,釐清她們心中、也釐清自己對於婚姻跟家庭的定義。
閱讀更多
14/ 20
第 14頁,共 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