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
黃明惠 整理
衛福部繼去(2023)年針對15至30歲年輕朋友,推出「年輕族群 心理健康 支持方案」後,再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 心理健康 支持方案」,將適用年齡層向上延伸至45歲,盼能給予青壯世代更多心理支持與陪伴,而中央各部會也會持續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力量,共同促進全民 心理健康 。「年輕族群 心理健康 支持方案」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機會,推出時短短一個月就近乎額滿,顯示政策「投對藥」;今年8月1日起上路的「15到44歲青壯世代 心理健康 支持方案」,預計投入3.36億元,同樣提供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期限至明年12月31日。哪些機構可申請免費心理諮商?符合什麼條件可以申請?8大QA提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4-07-12
莊宜芳醫師
54歲的林太太在公司擔任主管,兩個孩子也長大成人,家庭事業兩得意,然而近來她卻發現自己容易健忘,有時忘記重要會議和約會,情緒波動頻繁,甚至失眠或在夜裡冒一身汗醒來,這些症狀已影響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她的月經在過去2、3年內變得不規則,最近1年已停經。
閱讀更多
2024-07-09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蔡翔霖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它的特徵是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腸躁症並不會導致腸道損傷或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它可能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躁症常出現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更為常見,確切的成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介紹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可能的成因、診斷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2024-07-07
郭美懿整理
據聯合國(WTO)提出的「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台灣30歲以下青年族群的幸福感排名世界第25名,60歲以上族群排名卻滑落至第34名。為協助獨居長輩提升幸福感、降低孤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與彰師大輔諮系合作,發起「青鳥計畫」。邀請6位社區居民成為獨居長輩的筆友,透過6周書信交流,增加社會支持,降低孤獨感並提升幸福感。
閱讀更多
2024-05-31
鄭秋豫
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終於到了送伏波進入長照機構那日的前夕。不知從何時開始,日子變得他也艱苦,我也艱苦。他不能理解、不再開口、不肯配合,我悲傷焦慮、憂心如焚、束手無策。身為病人的伏波,心智日漸離去,外界的一切彷彿都不再有什麼意義。身為照顧者的我帶著外傭,光是要維持他的作息、個人衛生及營養均衡,已幾乎沒有喘息時間,長期失眠、腹瀉、暴瘦又精疲力盡。
閱讀更多
2024-05-14
莊宜芳醫師
我從博士班開始做認知退化的研究,從美國的長期追蹤研究,到回台灣開始收集本土的世代研究資料,我常常跟學生說,做老人認知退化的研究,就是跟著他們一起變老,於此同時,我也常常思考,究竟要怎麼樣可以老得耳聰目明。事實上,對抗失智症的戰爭可能始於40歲。
閱讀更多
2024-03-22
郭美懿
退休之後究竟要做什麼?每天睡到自然醒、躺沙發轉遙控器?還是環遊世界?近日有網友發文,貼出爸爸退休後的一日作息,除了規律睡眠,平日閱讀、運動、追劇,週末還會跟太太去散步、爬山、逛花市或打掃家裡,每天的行程都超精實,被網友大讚PR值100,「健健康康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很讚了」、「完美,有氧+重訓+閱讀,肯定長壽!」
閱讀更多
2024-03-12
莊宜芳醫師
沒有失智的老老年長者之中,有高達40%在他們的大腦中發現阿茲海默病理變化,也就是類澱粉蛋白沈積。換言之,似乎這群超高齡長者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大腦病變有「抵抗力」 (resistance,或是復原力resilience),即使腦中有了病變,依然能夠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而不失智。
閱讀更多
2024-02-07
張育愷
看著身邊六年級以上「壯世代」的朋友,感受到這是工作起飛、家庭繁忙,亦是持續追求自我實現的重要時間段。忙碌的工作、家庭,以及思考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無可避免的忽視了自身的健康,極大的影響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命品質。
閱讀更多
2024-01-16
莊宜芳醫師
歲末年關將近,大家有著什麼心情,又或是在忙些什麼呢?學生期待寒假到來,孩子期待新年可以領壓歲錢,上班族期待年假可以好好喘口氣;家庭主婦們則已開始採買年貨,或甚至預訂年菜、餐廳等。那家裏的老人家、或甚至失智的長輩們,過年對他們而言,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閱讀更多
2/ 10
第 2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