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洪惠風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閱讀更多
2023-12-20
南宮仁
那是我在神經外科實習的時候,我考取醫師執照後,剛開始在醫院上班。當時的我還有幾個夢想和希望,那是每個初次當上醫生的人都會經歷的。像是在小事上也要盡力守護患者生命的決心,上級吩咐的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的架勢,還有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人性化地迎接所有患者的真醫生的決心。
閱讀更多
2023-12-14
林靜君談心室
你總是容易被特定的人或是事情惹怒,有時情緒反應大到旁人都覺得異常,但自己心裡就是過不去,這是怎麼了?
閱讀更多
2023-12-14
NOW健康
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2-12
NOW健康
心臟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運作,就像機械用久會產生故障,等到發現狀況時往往已經很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是1種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疾病,除了先天因素,近9成是因老年退化造成的瓣膜鈣化,如果狹窄愈趨嚴重未加以治療,恐導致心臟衰竭、嚴重甚至猝死。
閱讀更多
2023-12-06
數位內容部
提供病人舒適照護,這是護理的重要概念與基本的核心價值,也是護理最美的地方。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護理部今年透過參與2023年『護理的力量Power in Nursing』國際護理創意獎作品,藉由「護理師的發想、臨床經驗結晶」,透過拍攝影片傳達護您(護理)的心。
閱讀更多
2023-11-29
劉秀枝
十六年前當我從臺北榮總退休時,曾有位醫師長官說:「給她一個月的時間,保證她會無聊到要求回來上班的。」我在心裡嘀咕著:「是嗎?」
閱讀更多
2023-11-29
郭美懿
80歲老太太與丈夫結褵60年,兩人育有2子2女,前不久老先生過世,生前雖未留下遺囑,但曾以口頭方式交代遺產分配方式。於是老太太按照丈夫意思,把他名下股票賣掉,連同現金、定存等近5000萬元全數匯給兒子。沒想到,老太太雖是據丈夫指示分產,但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也確實侵害女兒權利,八旬老媽媽竟被兩個女兒一狀告上法院…「老太太一生奉公守法,被告就算了,竟然還是生她、養她、一手拉拔長大的親女兒提告,這種親情的撕裂,真的蠻遺憾的…」遺傳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感嘆。
閱讀更多
2023-11-24
郭美懿
作家吳若權從35歲起成為母親的主要照顧者,歷經母親兩度中風、罹癌,一晃眼就是26年,而他也從青壯年,走到了熟齡銀髮的階段。儘管一切恍如昨日,往事卻並不如煙,身為照顧者的900多個日子裡,吳若權如何在照護長輩的同時,用愛與陪伴,迎接人生的下半場?
閱讀更多
2023-11-14
李四端, 台灣優視媒體
編按:今年76歲的腦科學家洪蘭,出生於司法世家,祖父為檢察官,父親洪福增是由軍法官檢覈而成的律師,家共有六位姊妹,皆為畢業於北一女及台大的傑出學子。其中三位擁有博士學位,另外三位則擁有碩士學位,堪稱學霸家族。洪蘭深信,姊妹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取得成就的原因,應歸功於她們父親言傳身教的深厚底蘊。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