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郭葉珍
既然我媽媽不會認可或評論我,我做任何事就不是因為她認不認可了,也就是 「外面沒有人,只有我自己」。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對自己負責,不是要 討好 媽媽。
閱讀更多
2020-05-06
潘月琪
好感度雖有主觀認知及感受,大致來說,我們會對真心讚美我們的人,還有看見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的人,產生好感。根據研究,人們也傾向跟「喜歡自己」以及「與自己相似」的人相處。
閱讀更多
2020-05-05
雪兒Cher
以前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一段好好的友情因為一件極度微小的事件變得形同陌路,換做十幾歲時候,不是彼此道歉就好嗎?雙方都付出了好幾年真摯的陪伴,下班時總會約出去吃飯,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忘記對方,怎麼因為一句話就變的再也不相見,尷尬的就是同一圈的朋友,原本幾個人的聚會,永遠就少了一個人,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也不想搓破,等到年歲漸長才發現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要離開的人不要強留。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4-24
小虎文
臺灣女性常常會在年輕時不斷的給,當她年紀大後,也會轉過來壓迫其他的女性晚輩,「富媽媽」十方說起她的社會觀察,原由是她之前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導致女性在貧窮上的複製。「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感恩,但我們也要主動性決定,我的人生要怎麼過。」
閱讀更多
2020-03-27
雪兒Cher
老實說,年輕時沒想過過了35歲,這把年紀還是單身一個人,此時終結了20幾歲不切實際的幻想,退卻了跨入30歲初老的恐慌,就準備踏入40這個關卡,以前會很期待有人來終結單身,隨著時間,慢慢不期待非要有一個人牽著雙手過完終老,不小心適應「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的想法。
閱讀更多
2020-03-13
姜善英
當夫妻步入40歲後,看到彼此的臉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悸動,甚至還會覺得煩,年輕時如此小心翼翼呵護的愛情,究竟消失到哪裡去了?
閱讀更多
2020-02-15
繪里沙
偶爾會看到這樣的公式:「極簡主義」=「一無所有」=「不購物」=「經濟不活絡」。但是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並不符合這個公式,因為我是個物欲旺盛的極簡主義者。有些極簡主義者連對物品的執著都捨棄,但是我還是很享受探索好東西的時間,努力尋找能讓自己感到舒服的物品。
閱讀更多
2020-01-17
劉墉
年輕不老,老得年輕。這是一本寫給中年人的勵志書,因為中年人應該瞭解老人,中年的下一步就是老年。這也是寫給老人的處世書,讓老人在落日餘暉中看清世界,泰然地對待每件事,圓融地對待每個人,完滿地享受每一天,從容地走完這一程。
閱讀更多
10/ 16
第 10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