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Icu醫生陳志金
「我爸月初才做完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
閱讀更多
2021-08-29
中時新聞網 何立雯
編按:第七輪接種AZ疫苗,預約時間自今天8/29上午10時至8月31日中午12時。第七輪預約將提供於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選擇AZ疫苗,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29歲(含)以上對象,即1992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及滿18歲以上(即2003年9月3日(含)前出生)第九類對象進行接種。預計施打期間預計自9月3日至9月10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對於接種AZ血栓的疑慮,部分民眾還是不放心,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英國44歲女主播打完第一劑AZ三周後腦出血死亡,死因是打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導致腦靜脈血栓,但打疫苗是利大於弊,陳志金提醒,在接種完AZ疫苗4至28天若出現這7種症狀,盡快就醫。
閱讀更多
2021-06-13
賈永婕
20210619編按:「救命神器HFNC就要來了,請再等我一下!」,藝人賈永婕於臉書發文,在確認各大醫院需求後,已與朋友以及企業們合力募資9288萬元、共購買344台的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截至17日晚間已送出238台救命神器,而數量仍在持續增加中。她在臉書感謝朋友們相挺,ICU醫生陳志金則是留言感謝賈永婕:「一早看到這消息,此刻坐在馬桶上的我,眼淚不停的流下來!」作家吳若權、吳淡如,藝人宥勝、主播陳海茵也都紛紛來賈永婕的版上留言,感謝她的熱血義行。而作家米果回憶,2013年曾在東京巨蛋WBC第二輪賽事中,中華隊與日本隊緊咬廝殺、不停延長局數,他看見賈永婕帶著全場台灣人喊加油:「或許賈永婕自己都忘了這件事,但是當時也在一壘側的我,不會忘記。」賈永婕在《51.5公里的瘋狂——賈永婕的三鐵美麗人生》書上,寫道自己的人生態度,反映在這些事情上,她確實真的是個「熱血女漢子」!
閱讀更多
2021-05-16
陳志金
2020年初爆發武漢肺炎疫情,身為醫療人員,我試著以不一樣的角度,以稍為正向、輕鬆的方式來分享我的觀察。有些項目即使沒有疫情,也很適合留意的。當然,有些可能因為事過境遷,而不能夠完全理解,那大可直接跳過,不必執著於每一個項目都要看懂。⋯⋯
閱讀更多
2021-05-13
翁申霖
近來台灣疫情急轉直下,前(11)日新增本土7例、昨(12)日再一口氣爆出16例確診,令全國民眾震驚不已;連2日本土疫情急速升溫,外界疑惑,為什麼疫情警戒不升至第3級?對此,知名重症醫師陳志金直言,「未達警戒標準」,要如何升級?再加上若真的升級,對於經濟來說衝擊真的很大!
閱讀更多
2021-01-12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內群聚不斷擴大,8天已有9例染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上分析,導致醫療人員互相感染的原因有這6個。
閱讀更多
2020-03-06
Icu醫生陳志金
編按:武漢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許多人都準備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等防疫消毒劑(消毒水)因應,不料卻發生一起危險事件。近日,一名男大生指出,防範武漢肺炎期間,分裝一瓶要用來消毒的次氯酸水,且瓶身有標注自己的名字,更貼上「別喝!」字樣的標籤。無奈仍遭同寢室友誤喝,隨後該名室友送醫救治。對此,陳志金醫師表示,日前就有貼文提醒分裝要注意誤喝的問題,希望民眾不再重蹈覆轍,有效防範武漢肺炎疫情,顧好自身的安危。
閱讀更多
2020-02-18
Icu醫生陳志金
今天是一個很重要的驗收!最重要的並不是體重減了15公斤,也不是腰圍少了11吋,而是糖尿病的風險下降了!雖然我從未懷疑過自己減重的毅力,年年都在減,減了20幾年還在減。但是,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去減的並不是體重、身材、外型,也不只是要穿好看的白袍,而是得知自己可能會患上糖尿病!奇怪了!我每次體檢,血糖都是102~107,不是都還好嗎?結果同事幫我加驗了血中胰島素,結果數值很高!我才知道這個情況叫「胰島素阻抗IR」!
閱讀更多
2020-02-04
Icu醫生陳志金
「你好,我是一個高中生,平時也有追蹤您,對您深感敬佩。因為我爸媽堅持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醫生,但是我想發文呼籲大家,可以請您代我發文嗎? 謝謝您」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有關疫情的訊息,有心情抒發的、有防疫建議的,大部分是焦慮的詢問,我實在無法一一回覆。當我看到這則訊息的時候,我本來也想「已讀不回」的。我跟大部分的大人一樣,陷入了這樣的思維:「你小孩子有什麼要呼籲的?」但是,突然我又覺得,不能讓這麼一位勇敢寫出這訊息的孩子失望....所以,我還是禮貌性的回了:「發什麼文呢?」結果,我看到這位高中生寫的文章,非常的感動!我答應代他發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
2020-01-26
Icu醫師陳志金
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寫出「救不了病人,要救家屬」這樣的文章?我說,這大部分來自於我從小的生活環境與體驗。還有人問,要讓醫師學會「同理」,有什麼辦法?可能要有人用「生命」去教~無論是自己的親人、病人、還是老師~
閱讀更多
2/ 3
第 2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