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吳佳駿, 劉詠廷, 邱家潔, 蘇裕豐, 葉國平, 曾智群, 巫奉約, 吳宜倩, 王芷湄, 李健儒
當鐘聲敲響62歲的時刻,即將踏入退休的大門,我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忐忑。對於這即將到來的時刻,有一個問題似乎困擾了每個人,那就是「那筆退休金該如何規劃?」
閱讀更多
2023-11-06
NOW健康
民眾保持運動習慣可有益身心外,現場觀看體育賽事能增加社交互動、形成族群認同和歸屬感,也能有助 心理 健康。根據1項發表於2023年年初《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公共衛生前沿)期刊的研究指出,觀看現場體育賽事可以提高幸福感,並減少孤獨感。
閱讀更多
2023-11-03
楊沁弦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閱讀更多
2023-10-19
郭美懿
81歲的張爺爺,原本很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別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而且很難理解他的說話邏輯。家人帶他就醫後檢查,排除腦部感染、荷爾蒙、營養不足等問題,發現張爺爺的 心理 量表(MMSE)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MRI也發現腦部腦萎縮(而非中風或腫瘤)。醫師並運用AI系統分析其腦部灰質大幅退化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1分鐘就測出張爺爺的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同步推估他已罹患早期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23-10-17
金美敬
編按:本文作者金美敬(김미경)被譽為「夢想導師」,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MKTV訂閱人數170萬。到45歲為止,她也不過是個無名講師。每天都在寒酸的人生成績單和不確定的未來前動搖。正因如此,她比任何人都還了解現今30到40多歲的人所經歷的憂鬱與不安,並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40歲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40歲起的人生課》是她親身體驗後,早一步領悟的40歲功課,也是百歲時代的新人生註解。
閱讀更多
2023-10-17
林靜君談心室
媳婦意外流產,她煮麻油腰子為媳婦補身體並安慰說:「下次小心一點!再生一個就好了。」不料,媳婦聽完鐵青著臉不再和她說話,卻和兒子一直吵架。她覺得自己「好心被雷親」,想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可以感受到這位婆婆愛護兒子與媳婦的心意,她關照到媳婦流產身體健康是好事一樁,可惜卻忽略當事人 心理 感受,讓一片好意反成了壞事。
閱讀更多
2023-10-16
莊宜芳醫師
75歲的林奶奶是輕度失智症患者,與她同住的先生是主要照顧者,兒女們住在附近,上班/上學日都會帶孫子孫女們回家一起吃晚餐。曾是高中老師的林奶奶,退休後做了很長時間的志工,也參加讀書會,但因為退化逐漸淡出這些社交活動,也不會主動聯繫過去熟識的朋友們,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中。在家中時無所事事,林奶奶會反覆問先生同樣的問題,或是一直確定他在哪裡?讓先生覺得與太太共處時幾乎無法做自己的事,感到壓力與煩躁…
閱讀更多
2023-10-16
優照護
今周刊編按: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台灣每年新增3~5萬腦中風患者,且終生發生率為四分之一,也就是每4人就有1人有中風危機。腦中風即使存活也常留下後遺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照顧者沉重負擔。正確的居家改造和居家照護,是協助中風患者重返家居生活重要的一步!
閱讀更多
2023-10-1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周遭的親朋好友乃至社會文化,都在訴說著一件事:老年孤獨是很可憐,也很可怕的,總是要求我們多去與人交流、多去學習課程,也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擔心跟壓力。其實,我們的生活品質未必取決於跟多少人有互動,或是學了多少課程,也無關是否兒孫滿堂。熟齡的生活品質,取決於我與我自己的關係是否良好,我們是否能獨立自主且能調適孤獨。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