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林慧
很多人的觀念裡會疑惑:「亮點人設」是不是要非常的「獨特」?才可以稱為「亮點?是要獨特到什麼樣的程度?其實「亮點」,主要的定義就在於:到底有沒有差異化?「差異化」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絕對都找得到,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只是你能不能去發掘出來?找不找得出來自己身上那個不一樣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24-04-12
成田奈緒子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繭居在家或長期的家暴問題,最後束手無策才來諮詢,其中有很多人隱約知道「自己的育兒方法可能不適合孩子」,卻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
閱讀更多
2023-06-19
張道麟
記得小時候,排隊等待著遊樂園的旋轉木馬嗎?音樂響起,旋轉木馬開始隨音樂上上下下,小朋友的歡笑聲此起彼落,然而看似前進的木馬,卻永遠在大大的傘棚下繞著圈圈。我們的人生,是否像是旋轉木馬呢?我們每個人都選了一匹屬於自己的木馬,騎向未知的未來,起起伏伏,兜兜轉轉。我們都以為坐上馬車後,就能達到終點,誰知道終點怎麼也看不清;我們都以為坐上馬後,自己就能不停的前進,卻發現只在原地繞圈圈。我們不能等到曲終人散,才發現自己離奮鬥的起點, 相差只有一點點,要走在真正累積的道路上,離開看似穩固卻繞圈的人生,才有機會安心的迎向自由人生。這是個發生在阿巧和小戴身上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3-06-08
呂佩芬
如果孩子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0歲,會選擇怎麼陪伴他呢?單親媽媽陳嘉齡推著患有重度腦性麻痺的兒子小比,5年內參加了兩百多場馬拉松賽事,在2023年更帶著小比成功挑戰 鐵人三項 比賽。
閱讀更多
2022-10-17
郭美懿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
閱讀更多
2022-10-06
郭美懿
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卻是知易行難,特別是體育署統計2007至2019年台灣各年齡層運動人口,35~55歲上班族規律運動比例最低,不運動的人最多,下降幅度也最小。為鼓勵全民運動,台灣健康運動聯盟(健盟)與哈佛大學「全球健康計畫」合作,舉辦健康達人挑戰賽,利用目標設定、數據管理及團體激勵的方式進行,推動民眾養成運動習慣並變健康,總獎金150萬元。
閱讀更多
2022-01-28
黃惠如
每堂瑜伽課最後,我都會請同學們將手貼在心的位置,「謝謝身體,謝謝呼吸,謝謝自己,謝謝自己的不容易」。
閱讀更多
2021-12-29
畢德歐夫
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1-06-25
艾莉莎.維蒂
是時候承認女性的生理機制與男性不同,並依此機制來對待、訓練、激勵女性了。—史塔琪.蒂.西姆斯(Stacy T. Sims)博士
閱讀更多
2020-08-12
韋麗文
葉金川的人生經歷太精彩,從中央健保局首任總經理、坐鎮和平醫院的抗SARS英雄、衛生署長、馬英九總統的政治救火隊。始終鮮明的是犀利的個人風格與態度。
閱讀更多
1/ 3
第 1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