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李宇銘
有不少人是「宅男」、「宅女」,喜歡待在家中,與世無爭。這本身並無不妥,但是如果一個人只要跟別人相處,來到社會之中,就容易產生情緒煩惱,不想跟別人相處,那樣就代表自己內心有抗拒,宅在家也是一種逃避,需要進一步提升內心的抗逆能力。
閱讀更多
2020-07-21
楊雅婷
腦中風在台灣近年統計十大死因中始終名列前茅,是國人健康一大威脅,嚴重性並不亞於癌症。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張哲肇醫師指出,腦中風可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近7成以上病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是故對其相關危險因子之防治正是為降低發生率關鍵。
閱讀更多
2020-07-02
林芷揚
憂鬱症是大腦無法正常運作而導致的病症,而大腦掌控了我們的情緒和思考,當憂鬱來襲時,病人會反覆出現負面想法、悲傷想哭的情緒,甚至萌發輕生念頭。因此,對憂鬱症的患者來說,讓大腦恢復正常功能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服用抗憂鬱劑之外,「經顱磁刺激」也是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閱讀更多
2020-06-30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腸胃科陳鴻瑋主任
根據國健署最新106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4個人罹患大腸癌。初期大腸癌幾乎為無症狀的情況下,往往會被忽視,若到了第三期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
閱讀更多
2020-06-15
林靜芸醫師
陳先生66歲的時候,太太過世,兩個出嫁的女兒很孝順,輪流接他去住。女兒煮他喜歡吃的食物,陪他聊天,替他安排活動。陳先生卻整天悶悶不樂,女兒以為他得了憂鬱症,加倍關心。陳先生沒有食欲,沒有活力,一天比一天衰弱。女兒帶他去醫院看病,陳先生在候診室遇見同鄉,聊到故鄉的媽祖廟,廟前的扁食、肉丸、鳳梨冰。陳先生突然醒悟自己欠的是鄉下的陽光、空氣以及味道。他搬回故居,自己獨立照顧自己。臉曬黑,人變瘦,卻尋回健康。
閱讀更多
2020-05-27
林芷揚
62歲張姓男子,近幾個月來覺得胃口變差、體重減輕、消化困難,甚至血便情況頻繁,本以為是痔瘡又發作,沒想到某天夜裡腹痛如絞,緊急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大腸有腫瘤造成管徑狹窄,做了大腸鏡並進行切片後,證實罹患大腸癌。
閱讀更多
2020-04-30
林芷揚
一項針對華人地區50~60歲熟男進行的勃起功能障礙問卷調查發現,台灣熟男有70%對自己的性功能不滿意,其中,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礙的比率也較50歲以前增加;而香港地區的熟男,也有45%的人有勃起功能障礙。
閱讀更多
2020-04-29
林芷揚
59歲的徐女士平時慣用右手,因自家經營餐廳,偶爾需搬抬重物。她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5個月前,徐女士因騎機車出車禍造成左肩挫傷,X光片顯示無明顯骨折。經過數星期休養後,她發現左手臂漸漸無法完全舉高,連梳頭髮都很困難,而且向後轉時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左邊側睡。求診骨科醫師後發現,徐女士患有「沾黏性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
閱讀更多
2020-04-20
李雅雯(十方)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讓你覺得似曾相識......當我企圖說出這段經歷,我感到一陣抑鬱。我的朋友不知道,我的讀者不知道,我的編輯不知道。16年前,我遭遇一場「家人的金錢勒索」,這是一段非常痛苦、非常糾結的人生經歷。
閱讀更多
2020-04-17
林芷揚
20211022編按:前立委朱高正週五(10/22)晚間7點多,因大腸癌病逝萬芳醫院,享壽67歲。朱高正好友、前立委林正杰在臉書寫下「高正,所做已做,不枉此生,安息吧,同志。」朱高正去年因大腸癌兩度入院,今年初又因為局部腫瘤復發,侵犯到周圍器官,入住萬芳醫院治療,前後已經治療約兩年,知情人士說,本周三他進去搶救後,多重器官衰竭,週五便離世。大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如何能夠警覺大腸癌病徵呢?每天解便的型態就要注意!
閱讀更多
13/ 20
第 13頁,共 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