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樹葬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9

殯葬大亨父驟逝,他接家業10年才懂愛…「小冬瓜」郭憲鴻:「對人好」也要對方接得住、用得到

tCol 2023-12-18

小虎文

殯葬大亨父驟逝,他接家業10年才懂愛…「小冬瓜」郭憲鴻:「對人好」也要對方接得住、用得到

「父親的走,給我很大的遺憾,可是在接班的10年裡,他反而像是老師般的存在,出書也變成我與爸爸致敬的一本『情書』。」殯葬名人冬瓜獨子郭憲鴻(小冬瓜),經歷父喪的人生轉捩點,明瞭四字-「由死而生」。他開YT頻道分享殯葬禁忌禮俗,也透過書寫紀錄送行現場的心得體悟,企盼未來是一個「不害怕死亡的世界」,讓生死兩方都能無憾告別。

閱讀更多

不留遺憾與負擔!50後啟動「終活清單」,為最後旅程做準備:人生清爽了,更能自在安享老後

tCol 2023-08-16

盧亞屏

不留遺憾與負擔!50後啟動「終活清單」,為最後旅程做準備:人生清爽了,更能自在安享老後

「終活」,是少子高齡化先驅的日本,向高齡人士積極推動的理念: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希望至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歸路,「終活」便是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事前準備。

閱讀更多

人離世,遺體被抬到江邊,在水葬台支解,拋入江中餵魚!他體悟:每種葬式都是在表達愛與尊重

tCol 2023-05-16

王溢嘉

人離世,遺體被抬到江邊,在水葬台支解,拋入江中餵魚!他體悟:每種葬式都是在表達愛與尊重

每種葬式都是在表達對死者的愛與尊重,也是讓他能就此安息或順利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最恰當途徑。不管是土葬、火葬、水葬、天葬……乃至於現代的靈骨塔、花葬等,都是在反映群體或個人的生命觀、文化理念與物質條件。

閱讀更多

有機生活,是自在生活!放鬆心情欣賞周遭,享受人生路繁花盛開,身體到心靈美妙旅程

tCol 2023-04-12

李偉文

有機生活,是自在生活!放鬆心情欣賞周遭,享受人生路繁花盛開,身體到心靈美妙旅程

自從卸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職位之後,很多會議與活動不再非要親自出席不可,多出來的時間,我以演講當作環境行動、社會服務的一環,因此只要排得出時間,演講邀約總是盡可能參與。這二十年來,幾乎臺灣大部分機關團體都去演講過了,有的還不只去一次。

閱讀更多

清明節不想去掃老公家的墓,有錯嗎?名律師一席話點醒苦命媳婦:自家的祖先自己拜

tCol 2022-03-24

呂秋遠

清明節不想去掃老公家的墓,有錯嗎?名律師一席話點醒苦命媳婦:自家的祖先自己拜

一週前,收件匣裡就放著這封訊息:「大嬸,我不想去掃我老公的墓,你可以告訴我,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嗎?」這星期我有時間就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告訴他殘酷的真相:「醒醒吧!你老公還沒死,你掃的是他家的墓,不是他的墓。」

閱讀更多

人生「最後一間房」怎麼選?5種環保葬、火化土葬與塔葬,完整解析價格帶、購買要領

tCol 2021-11-02

財訊 文/游筱燕

人生「最後一間房」怎麼選?5種環保葬、火化土葬與塔葬,完整解析價格帶、購買要領

疫情改變人們面對死亡的方式,室內靈骨塔因有群聚問題,興起入土為安的 樹葬 、花葬,以及火化土葬的風潮。

閱讀更多

父驟逝沒留遺囑,他催生「遺囑產生器」讓人練習交代最終章:給生者這封情書,是種溫柔體貼

tCol 2021-07-12

郭美懿

父驟逝沒留遺囑,他催生「遺囑產生器」讓人練習交代最終章:給生者這封情書,是種溫柔體貼

律師劉韋德在2019年推出「777遺囑產生器」,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被稱作佛心App而聲名大噪。他形容,生命就像一場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立遺囑不僅涉及後事安排、財產分配,更是留給生者的一封情書,一份最後的溫柔與體貼。

閱讀更多

簡單安葬,才能安心說再見!3種愛地球的「綠色殯葬」歸於土地,永續循環更安心

tCol 2020-10-08

蔡宏斌

簡單安葬,才能安心說再見!3種愛地球的「綠色殯葬」歸於土地,永續循環更安心

中華文化一直以來都有入土為安的觀念,但是現在隨著人口暴增,墓地空間大都已不敷使用。政府近年來多鼓勵民眾採取火葬,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遺體火化率由1993年不到五成,到 2009年起突破九成,至2018年更提升至 98.24%,再創我國推動火化政策以來之新高。

閱讀更多

至親離世,怎麼可能不難過?只是人生終須一別,別逃避,當個懂得珍惜的孩子

tCol 2020-09-26

梁正群

至親離世,怎麼可能不難過?只是人生終須一別,別逃避,當個懂得珍惜的孩子

那是一個很普通的早晨,爺爺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商店買固定的報紙,但這天一翻開他赫然看見他的孫子被打趴地上的照片,顧不得標題寫什麼他趕緊打給我,老淚縱橫。

閱讀更多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tCol 2020-09-08

尤聰光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我是定期自我檢查而發現乳癌的患者。」陳淑媜說,二○○七年一、二月間,洗澡時發現右側乳房不太對勁,但她因忙於看診及值班,沒有時間進一步去檢查。自己是家醫科醫師,也知道檢查時間點很重要,必須是月經結束一個禮拜的時候,沒有受女性荷爾蒙影響,乳腺沒有腫脹的情況下,檢查比較準確。直到同年五月護理師節,在某次講堂上,一位北榮護理師分享她是乳癌患者的經歷,並送上一本書。聽完護理師的分享並看完書籍後,陳淑媜回家再自我檢查一次,發現腫塊還在,決定到花蓮慈濟醫院檢查,確診是乳癌。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因自己已四十六歲,不打算再生育,決定直接動刀將腫瘤切除。

閱讀更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