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開始,勾勒美好第二人生
台灣地狹人稠,加上現代人懶得爬樓梯,依賴電梯,大樓還能提供管理員代收包裹、保全以及豐富公設等附加功能,讓新建案幾乎都以電梯大樓為主流,甚至連偏好透天的中南部,近幾年大樓建案也越來越多。但一窩蜂興建的電梯大樓,其實隱藏著3大未爆彈。
閱讀更多
由於高股息 ETF 是提供配息的角色,我漸漸領略到不應只參考技術指標來衡量買賣點,於是增加現金殖利率一起評估,只要現金殖利率大於 5%,就值得繼續買進並持有。我在高股息ETF 的投資策略,進化成為「現金殖利率>5%,且技術指標K值<20」。
從小胖到大的吳雅婷,人生經歷3次減重。20歲時,她靠著減肥藥「諾美婷」瘦了35公斤;30歲時,又靠著雞尾酒藥物療法瘦了30公斤,但是都因為沒有落實飲食行為的內化,最後還是復胖。她去年6月時體重來到104公斤,體脂率42.7、腰圍95公分,身體年齡更高達69歲,決定踏上第3次的減重之旅。
他們還沒退休時,就常聽別人告誡「人比存款活得久」,因此無所不用其極壓低開銷——外食每個月只限1次、每年頂多1趟旅行,幾乎不買新衣服。一剛開始總認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即使樸素也幸福」,但幾年後,情況漸漸改變。「旅行沒去、孫子沒見、什麼都沒花…就這樣過了十年。如今想花錢也沒體力、沒精神。有時候真的會懷疑,這些為了養老攢下的錢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留下?」
潘先生與太太結婚30年,沒有小孩。岳父母早逝,所以繼承人落在太太的三位兄弟姊妹身上。果然,太太的弟弟一坐下就開口:「我姊的財產,我們三個就是有權利分。不管你願不願意,現金400多萬雙方各半,房子雙方共同繼承後三個月內就要賣掉,要搬去哪裡,那是你的事,剩下一台破賓士你自己留著,我們不要。」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