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站在頂樓,真想跳下去!」她穿香奈兒擁權勢仍憂鬱…心理師:避積壓成疾,3解憂方增情緒免疫力

「有時站在頂樓,真想跳下去!」她穿香奈兒擁權勢仍憂鬱…心理師:避積壓成疾,3解憂方增情緒免疫力

最近政壇名人墜樓身亡,引起大眾一陣驚愕:「以為他過得好好的,怎麼會這樣?」有人緬懷他的風度,有人懊惱沒有再多關心他一些。到底在那一躍而下之前,他經歷了些什麼,以致於這麼決絕的告別?

 

每一起自殺事件隨著當事人的離開,留給倖存者的是數萬個為什麼?當然,這些疑問隨著當事人的離開,是不會有確切答案的。

 

探問自殺者的動機,有時只是讓在世者圖個心安。當人們歸因說,因為憂鬱症、失業、失戀…,找一個理由可以讓在世者有個支點去理解悲劇的發生,儘管那可能不見得是事實或是主要原因。

 

人會走上絕路,通常不是單一因素,對於當事人來說,「心有千千結」不是文學的誇飾,而是具體的心緒壅塞,一個又一個過不去的坎。多半時候,有自殺意念的人並不是想死,而是痛苦到不知該怎麼活。

 

人生勝利組受挫,空虛如重力加速度

 

因痛苦而陷入絕境,高社經地位的熟齡人士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群。

 

我20幾歲時主跑國會新聞,有次聚會聽到一位連任幾屆的立委半開玩笑地說:「有時在頂樓站一站,真的很想跳下去。」當時看著身穿香奈兒軟呢外套的她,不知道話裡虛實如何回應。後來才懂,那不是笑話,那是她在透露人前風光,人後蒼涼的無奈、無望。

 

而男性要揭露脆弱的一面就更難了,曾經在浪尖風頭上的人,失去舞台之後需要極大調適,尤其若是胸懷大志者,時代換幕,時不我予的悲憤,悲懷難遣。

 

日前讀到馬欣在《邊緣人手記》提到男人的發夢很有感,她寫道:「若是早年順遂者或是優等生受挫,那夢更是重力加速度砸下來似的重量,一舉就可以活進夢裡。」

 

我想到的是,夢裡的虛空久了,變成慢性的焦慮,焦慮久了就變成憂鬱,憂鬱久了就可能發展成為憂鬱症。

 

 

不是想開一點就可以,正視憂鬱症治療

 

若身邊有人或自我感覺以下症狀,有可能就是處於憂鬱狀態:

 

●心情低落跟興趣減低;

●失眠或嗜眠;

●食慾的改變;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

●每天都覺得身體疲累;

●思考能力或專注力降低;

●自我感到沒有價值感;

●疲倦無精打采;

●身體上頭痛、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酸痛、頭暈等症狀。

 

不過,有身體病痛就進行醫療,大家很自然可接受,但情緒的生病卻容易被忽略,甚至避諱談及。

 

110年台灣地區共有3585人因自殺死亡,自殺不幸事件裡常出現「憂鬱症」三個字,憂鬱症已成為世紀之病。根據統計,自殺死亡者生前憂鬱症診斷者達87%,而憂鬱症患者有15%死於自殺。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交相影響。

 

生理成因例如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異常;大腦異常如控制情感的前額葉較不活化、處理負面訊息的杏仁核活性過高,也有可能是家族性遺傳、體質等因素。

 

心理成因,例如經歷持續重大的壓力,本身自我要求高、完美性格、容易自責,或是環境重大刺激、人際關係、創傷經驗等因素。

 

生理與心理環環相扣,相互影響,一時的低潮、情緒起起落落人人都會有,但如果是憂鬱症時,一定要意識正視問題,進行治療。

 

 

打造解憂體質,3處方籤抗憂鬱

 

避免積壓成疾,發展成為疾病之前,我們可以替自己打造解憂體質,增強自己的「情緒免疫力」。

 

■多多與人連結

 

從重要的親密關係之中獲得安全感,這是解決壓力反應相當有效的方法,而平時鬱悶時找值得信任的傾訴,將心中的困擾說出來。研究顯示,光是透過把感受說出口,就能安撫神經系統,幫助平復負面情緒。

 

■多做運動,戶外森林療癒

 

運動能刺激讓人感受到愉悅的激素分泌,研究顯示大量的運動之後,達到的效果和抗憂鬱藥物接近。瑞典醫師安德斯・韓森以「運動處方簽」的概念給出建議:如果我們想要緩解壓力,就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想增加抗壓性,則可以選擇重訓;想要對抗焦慮,就每周運動到筋疲力竭一次。

 

接觸大自然能安撫人的情緒,自然而然的調劑身心,如果不方便接觸森林,看看綠色植物也有幫助。

 

■足夠的睡眠,良好的飲食

 

熟齡之後睡眠品質多少會受影響,因此更要刻意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維持規律的作息,遠離咖啡因等刺激物。最重要的是睡前3小時不要用手機,手機螢幕藍光會讓腦亢奮活躍,睡前要先讓腦有時間進入休息。

 

足夠的營養可以穩定情緒並幫助睡眠,身體覺得疲勞可以多補充維生素B,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糙米等;補充鈣質同時能鬆弛神經,可透過豆腐、小魚乾等攝取。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