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未婚錯了嗎?手足成家後,照顧爸媽變成我的責任…她嘆:婚姻是遠離照護的「免死金牌」

單身未婚錯了嗎?手足成家後,照顧爸媽變成我的責任…她嘆:婚姻是遠離照護的「免死金牌」

雖然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拒絕過分的要求,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跟自己。拉出一些空間,我們才有呼吸的可能。

 

小晴在家排行老三,哥哥、姊姊還有妹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她是家中唯一沒成家的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照顧爸媽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她的「責任」。

 

陪診是她、照護是她,一下班就得趕著回家幫忙母親張羅晚餐,週末假日也要忙採買、做家務;甚至只是單純不忍看到爸媽寂寞的眼神,所以只要空暇就盡量陪伴兩老…。

 

不知從何時開始,小晴在夜裡變得難以入睡,連帶著白天也無法專心工作,跟好友的聚會減少到只能來家裡聚餐,久而久之閨蜜們也漸漸疏遠。跟家人訴苦後,從一開始的「辛苦了」、「我們可以來幫忙一下」,逐漸變成「你沒有自己的家庭,不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我們出錢,你出力啊,這樣也不行?」

 

幾次她想告假,請哥哥或姊妹回來看顧爸媽幾天,但母親也總是阻攔,不是說「哥哥有自己的家庭要顧」,就是讓她別要出嫁姊妹回娘家、怕婆家會說話等等。

 

這天,小晴滑著手機,看著妹妹在臉書PO出美食打卡照,姊姊還跟著姊夫到了歐洲旅行10多天,美食美景映著笑臉,與窩居家中的小晴相較,彷彿兩個世界。她突然覺得,天空好灰暗、生命好沉重,「為什麼這個世界沒有人懂我、支持我?」、「難道結婚了就是不必照顧爸媽的『免死金牌』?」

 

 

延伸閱讀:

72歲嬤喪夫後陷分離焦慮,獨子崩潰「我好怕回家」…醫:練習2功課安頓身心,先照顧好自己

 

照顧爸媽的孩子有福報?不是當事人就別多嘴!心理師:手足出錢也要同理心,3方法舒緩照護壓力

 

脫離負向循環,設定人我界線

 

很多人會說照顧家人是福份,我也同意這點,但在福份的背後也是一種責任,直接面對被照顧者的生活所需、喜怒哀樂,加上親朋好友給予的各種期許,最後把這些責任牢牢地綁在身上的,則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

 

我們都知道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但現實往往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如果要減少自己的「burn out」(過勞、精疲力竭),第一步就是先讓自己脫離自我框架的負向循環。

 

遇到有同理心的家人是福氣,但如果他們無法提供更多的協助(甚至落井下石),首先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意識到照顧自己也是同樣、甚至更重要的事情,才有機會開始設定人我界線。

 

— 雖然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

— 拒絕過分的要求,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跟自己。

— 拉出一些空間,我們才有呼吸的可能。

 

留喘息空間,找到心的出口

 

接下來,才有機會尋找能夠協助自己的資源。

 

有時候當我們被困住時,友人的呼喚或協助都進不了自己的耳朵,試著找到可以喘息的空間跟時間,3、5分鐘的認真呼吸,吃點自己想吃的,運動流流汗,跟好閨蜜抱怨,這些都可以讓自己快要炸裂的水庫可以洩洪。

 

資源不能說隨手可得,但一直都在,但是也只有當情緒還在我們可以處理的範圍內,我們才看得到資源。

 

當情緒穩定時,許多照顧者才有心力開始探尋:那些困住自己的是什麼?是渴望家人的認同?還是如果不出力,那我的價值何在?是被社會文化需要盡孝所束縛,還是我就是真的累了,需要喘口氣?

 

照顧家人這件事,沒有親身經歷是不會真的瞭解的,期許周遭的親朋好友能多一點同理,多一點心情上的支持,最終我們也都希望被照顧的家人可以好好的啊!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