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事就找你,還情緒勒索你免費幫忙?別讓「巨嬰」剝削你的時間:拒當奶媽,讓他在心理上斷奶

他有事就找你,還情緒勒索你免費幫忙?別讓「巨嬰」剝削你的時間:拒當奶媽,讓他在心理上斷奶

這是一個充滿「巨嬰」的世界。他們認為,你既然有某種技能、某個經驗,就理所當然該為他們服務:

● 他們的內心獨白是:我認識你,你又是學心理學的,那你看看我是否得憂鬱症?

● 我認識你,你又是學資工的,那你看看我這個電子信箱為什麼無法登入?

● 我認識你,你又是學新聞的,那你幫我看看文案這樣寫行不行?

但這份「理所當然」,其實是一種病,一種會讓人習慣性索取、道德綁架的「巨嬰症」……

而你,如果總是忍不住幫忙、分析、安慰,甚至把別人的煩惱當成自己的責任,那你可能也病了──奶媽病!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有的人認為,我每天靜靜躺在他的好友名單或者通訊錄裡,就是在隨時等待他召喚,為他排憂解難的呢?

 

有時留言太多,因為精力有限,所以我會讓這些訊息石沉大海。有人追問我為什麼不回覆,是不是生病了?事實上,我並沒有生病。

 

有種病,叫「巨嬰症」

 

如果有人理所當然地認為他人必須做到有求必應時,尤其是當那些問題瑣碎無聊到,對方根本不想浪費時間回覆時,就應該先檢視自己是否分不清關係親疏。有些人覺得,對方既然有一技之長就應該幫自己排憂解難。

 

他們的內心獨白是:我認識你,你又是學心理學的,那你看看我是否得憂鬱症?

 

我認識你,你又是學資工的,那你看看我這個電子信箱為什麼無法登入?

 

我認識你,你又是學新聞的,那你幫我看看文案這樣寫行不行?

 

還有依據人生經驗來求助的。

 

我認識你,你去過紐西蘭,那你跟我說那裡有什麼好玩的?

 

我認識妳,妳交往過「射手男」,那妳說說「射手男」都有什麼特點?

 

看到這些,可能有的人會糾結,我們是不是應該善良、包容、重情分一些,不能這麼自私、狹隘、冷漠呢?

 

我們無非是拒絕回覆一部分訊息,不必幫自己扣上「自私」的帽子。如果我們把本來應該好好工作的時間用來回覆這些無關痛癢的問題,進而誤了進度,影響了同事的工作、下班時間和獎金,是不是就不自私了呢? 如果我們把本來應該陪伴家人的時間用來幫助他人,幫他分析到底該在聚會上穿紅色還是黑色的衣服時,是否就是講情分了呢?

 

堅持著「因為我認識你,而且你有什麼樣的能力/經驗,所以你該回答/幫助我」的想法,這些人得了一種病,我稱它為「巨嬰症」。「巨嬰症」的症狀包括心理上無法斷乳、懦弱、無法對自己負責、缺失獨立性,併發症是習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譴責、剝削他人。

 

這種剝削是無孔不入的,「巨嬰症患者」不在乎是否與對方交好、是否也曾有惠於你。總之,遇事但凡能從對方身上獲取幫助或好處,他就會不惜代價、貪婪地吸附在對方身上索取,索取完便離開,不知回報,再次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又會再回來提問。

 

 

「奶媽(爸)病」的人,無法袖手旁觀

 

有時候遇到前來求助的人,我也會不忍心,覺得他們也不容易,就抽出時間聊聊吧。溝通後,對方回覆我幾個「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想,哪怕只是敷衍地讚美一下我的為人──「妳真好」、「妳說得很有用」,我都會開心地覺得,幫助他人的感覺真好!即便這個人只是朋友的朋友的同學,那一刻我也會自我陶醉,其實我都忘記了,我們的關係並沒有熟到可以幫她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程度。

 

要是遇到我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那就更要命了。曾經有一個只見過一次的微信好友問了我一個人生難題,我想了一個晚上,替她憂愁、焦慮、難過,快把她的問題當成我的人生困境,也差點就要把幫助她看成我的責任了。待我終於釐清思路回覆她好幾段文字後,她只輕描淡寫地說:「麻煩妳了,這個問題我不想再思考了。」

 

當我好不容易分析完她的問題,她卻告訴我她不想再思考了。

 

我表現出的這種樂於助人可以稱為「奶媽(爸)病」,症狀是好為人母(父)、總想為別人負責、過度關注他人,併發症是一旦有人把你捧到一個高高在上的家長位置上,就特別想幫助別人,且沉浸在「哇,我好厲害,我好偉大」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巨嬰症」和「奶媽(爸)病」常常成對或成群出現,他們病入膏肓,彼此互相滋養。「巨嬰症患者」習慣所有事都向他人求助,「奶媽(爸)症患者」則更加願意捨己為人,救人於水火。於是,他們都漸漸忘了什麼是分寸,什麼是界限,這種關係模式一旦固化,他們就會忘記什麼才是自己的人生。

 

「巨嬰症患者」忘記要為自己負責,不能侵占、剝削他人的時間、空間;「奶媽(爸)病患者」忘記了能承擔好自己的生活,就已不容易

 

延伸閱讀:
不想媽媽過來住,卻只跟老公抱怨,老公回說不拒絕又愛抱怨,她吼:你懂什麼!不懂就閉嘴!

 

幫助巨嬰斷奶,學會自給自足

 

不過現在意識到問題尚不算晚,但在克服病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有同樣的遭遇─上個週末,我無視了一個「巨嬰症患者」的求助訊息,跟朋友享受下午茶並發了一則貼文,結果收到「患者」的評論:「我以為妳很忙,所以才沒回答我的問題。」

 

是啊,我很忙,忙著享受我的下午茶,這樣一段短暫的休憩可以讓我整理心情、放鬆身體,然後繼續迎接繁重的工作,「巨嬰症患者」的人生跟我並沒有關係。

 

此時,你若不是眼明心亮、內心強大,根本沒辦法承擔這樣的道德壓力,別人的情感問題乍看之下,可能比自己喝下午茶更重要、更緊急。可是試問,你的人生如果一直被打斷,你是否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他若不能放棄「凡事必求人」的問題解決方式,是否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如果你沒能力一直為他的整個人生負責,不如現在就讓他在心理上斷奶。

 

如果你是「巨嬰症患者」,讓一個不可能真正站在你的立場、了解你狀況的人為你全程導航,並敷衍地回答你,這真的能夠幫助到你嗎?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這個孤島往往要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運轉,弄清楚與他人的孤島間的距離,如何才能既有界限、又不失分寸地往來,都應該先以管理好自己的孤島為基礎,不過度干涉他島事務,亦不侵占他島領地,當有健康的內在生態循環系統,自己的小島才能枝繁葉茂、健康發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你對誰都好,就是對自己太差:過分善良不是好事!停止取悅,過想要的生活》聯經出版,大將軍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