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胖

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胖

台灣女性平均約在50至53歲左右進入更年期,但往往步入40歲、尚未停經之前,就會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身心疲憊、變胖加速,甚至「少吃多動」的減重鐵律都不適用,堪稱是女性特別辛苦的時期。

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這段時間被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是女性由生育年齡過渡到停經的自然階段,涵蓋未完全停經、但已有熱潮紅、情緒起伏、失眠與掉髮等更年期症狀,或是剛停經1~2年的女性。

處在這個階段的女性或許會覺得「呼吸也會胖」,但其實重點不是「少吃」,而是「吃對」。面對失控的體重、體脂肪與腰圍,她建議10要點管控飲食,包括餐與餐之間空腹、每天至少喝2000c.c.純水、咖啡盡量控制在1~2杯、避免奶製品等。持之以恆,就能健康瘦下來。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生理變化,除了熱潮紅、情緒波動、掉髮、失眠等症狀,最多人困擾的就是「體重像吹氣球!」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醫師表示,很多女性在所謂的「圍更年期」——也就是「更年期前期」,常會發現自己飲食、作息都沒改變,體重卻悄悄失控。

 

「我遇過最誇張是半年胖5、6公斤,幾乎每個月胖1公斤,很像懷孕!」

 

更年期3大荷爾蒙失控

 

鄧雯心表示,更年期肥胖主要有4大原因:雌激素不足、壓力荷爾蒙異常、胰島素阻抗以及肌肉流失。

 

鄧雯心說,原本雌激素可以讓女性的代謝變好、食慾穩定、肌肉不流失、脂肪堆在「該堆的地方」。但「卵巢臨近退休」,雌激素下降,脂肪開始往「中廣」附近去移動,從脂肪堆積大腿、臀部的「梨形身材」,逐漸轉為腹部脂肪增加的「蘋果形身材」,腰圍明顯變粗。

 

不僅如此,雌激素不足也會刺激腎上腺分泌「壓力荷爾蒙」,並誘發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進而形成「胰島素阻抗」。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吃一樣份量的食物,年輕時胰島素波動不大,中年後卻會飆得更高、停留體內更久。

 

「前面3個荷爾蒙影響了,肌肉又流失,不變胖很難!」

 

鄧雯心坦言,在這階段「少吃多動」真的沒什麼用,更重要是「吃對東西」,才可以去抵抗身體內在的荷爾蒙改變。

 

控糖、控碳 減少胰島素刺激

 

更年期減脂的核心原則,是避免引發「魔王荷爾蒙」——胰島素過度分泌,也就是要減少「碳水化合物」與「糖份」。

 

好比許多人以為吃燕麥、地瓜、燕麥奶、白土司、白饅頭很健康,其實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一樣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

 

另外,有人會乾脆選擇少吃,例如早餐只吃一片吐司,「一餐裡全都是碳水化合物,妳的胰島素在比例不對的狀況下,其實會升得更高、更難下來。」

 

 

鄧雯心建議可採「211餐盤原則」:

 

● 1/2蔬菜:提供纖維、增加飽足感。

 

● 1/4蛋白質:包括肉、海鮮、豆製品、毛豆等。

 

● 1/4健康澱粉:以原型、未糊化的碳水為主,例如糙米、地瓜、根莖類。「越好消化的,譬如穀粉、粥,胰島素就升得越快!」

 

圍更年期十大減脂重點

 

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女性BMI應維持在18.5與24之間;標準體脂率約在20%~30%之內,腰圍則應控制在80公分(約31.5吋)以下。

 

針對BMI、體脂、腰圍已超標的女性,鄧雯心也提出十大減脂重點

 

1.戒糖、戒酒,只喝無糖飲料。

 

2.蛋白質足量:每日攝取相當於3個「手掌+手指」的份量。

 

3.遵守211餐盤比例。

 

4.選高纖原型碳水,如糙米、藜麥。

 

5.進食順序:水→肉→菜→飯→果。

 

6.餐與餐之間保持空腹。

 

7.睡前3小時不進食,晚餐後到隔日早餐可維持12~16小時空腹。但並不是空腹越久越好,並且要在前述營養足夠的狀況下才拉長空腹時間。

 

8.早餐、午餐豐盛,晚餐以蛋白質與蔬菜為主。

 

9.營養充足狀況下,可以偶爾無碳水(每次可連續1~3天),但避免過長時間斷碳或是極端生酮飲食。

 

10.每日飲水2000c.c.以上,咖啡以1~2杯為限。

 

 

此外,她也補充,在執行減脂的前2週可以先不吃乳製品和水果,之後水果可以少量增加。

 

這是因為乳製品的乳糖與脂肪含量偏高,因此在減脂期間,可先避免攝取乳製品2~3個月,但偶爾可以吃一些無糖希臘優格。

 

而睡眠、舒壓、活動的重要性大於運動,推薦修復瑜伽。

 

若做運動則以肌力運動為主,有氧運動相對不需要太多。

 

「不強求百分之百,保持彈性,八二法則就好。」

 

鄧雯心提醒,偶爾吃甜食或宵夜沒關係,重點是長期執行、不要放棄,「請期待更新的自己。」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