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手腳冷得像冰棒?中醫教你分辨是「火力不足」或「循環卡住」:5招升溫自救,每天暖回來

入冬手腳冷得像冰棒?中醫教你分辨是「火力不足」或「循環卡住」:5招升溫自救,每天暖回來

入冬後不少人開始「手像冰棒、腳像冰塊」,晚上躺在床上要先在被窩裡預熱一陣子才能睡著。亞灣馬光中醫診所藍涵鐘醫師提醒,手腳冰冷不只是天氣冷,而是身體在提醒你「循環有問題」或「體力不夠」,若分不清狀況,怎麼穿、怎麼補都暖不起來。

 

第一類:身體火力不足,怎麼穿都還是冷

 

藍涵鐘醫師表示,有些人的手腳冷,是因為身體的「暖氣系統」太弱,火力不足,熱能推不出去。

 

當體內的火力不足、氣血循環偏弱時,四肢就容易先冷下來,遇到寒流更會覺得冷上加冷。

 

常出現的狀況包括:

 

● 手腳冷、全身怕冷

 

● 臉色蒼白、容易累

 

● 有時會腹瀉、頻尿、腰痠

 

● 女性可能月經量偏少或經痛

 

日常改善方式:

 

● 吃暖身食物:老薑、蔥白、紅棗、桂圓、牛肉,多吃熱食、避免冷飲與冰品。

 

● 加強保暖:特別是肚子、腰部、腳底,避免寒氣從下半身進入。

 

第二類:壓力太大、循環被堵住,熱出不來手腳更冷

 

有些人看起來體內燥熱、臉頰微紅,但手腳卻冷得發抖,這並不是能量不足,而是熱被困在身體裡、無法流向四肢。

 

藍涵鐘醫師說,這類情況多與壓力大、久坐少動或作息不規律有關,使循環「卡住」,出現外冷內熱、手腳冷但怕熱、胸悶煩躁等矛盾感受。

 

常出現的狀況包括:

 

● 手腳冷,但身體其實怕熱

 

● 胸悶、口乾口苦、容易煩躁

 

● 久坐不動、工作壓力大、睡不好

 

● 大便較乾、舌苔偏黃

 

日常改善方式:

 

● 先讓情緒放鬆:深呼吸、音樂、散步,有助「解壓、開循環」。

 

● 動起來:每天至少30分鐘快走、瑜伽、伸展,加速血液流動。

 

 

中醫師傳授「5招自救」

 

想改善手腳冰冷,可以透過 3個穴位+2個暖身食補,從內而外升溫。

 

1.關元穴:啟動身體能量

 

位置:肚臍下三指。


做法:睡前用雙掌輕柔繞圈5~10分鐘。


效果:幫助補充體力、提升下腹部循環。

 

2.中脘穴:暖胃就暖全身

 

位置:肚臍上四指。

 

做法:早上起床後按壓、配合深呼吸。

 

效果:促進消化、改善脹氣、胃痛。

 

3.大椎穴:啟動「體溫開關」

 

位置: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骨頭下方。

 

做法:早晚熱敷2~3分鐘。

 

效果:增強免疫力、改善肩頸緊繃。

 

4.暖身茶飲:冰來薑黨

 

生薑2錢+黨參3錢+紅棗5顆,1200c.c.水煮10分鐘,分次慢飲,可回沖。

 

5.藥膳湯品:薑山薏改暖身湯

 

乾薑2錢、山藥5錢、薏苡仁適量,加豬肋排燉煮,一週一次。

 

 

醫師提醒:手腳冰冷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藍涵鐘醫師強調,手腳冰冷不是小毛病,一部分來自身體能量不足,一部分來自壓力導致的循環不順,只要找出原因、做對方法,就能讓冷意慢慢消失。

 

藍醫師提醒:「好好吃、好好睡、好好暖,從今天起,替身體重新點燃自己的太陽。」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