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
愛長照
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罹患失智症對家庭影響更巨大。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地區,主要照顧者,除了面臨經濟與照顧的雙重壓力,失智症個管師陳令軒表示,少子化衝擊,加上支持系統的缺乏。無疑讓整體狀況雪上加霜。
閱讀更多
2017年11月16日
遠流出版
為了保持生活過得青春、有活力,必須注意擁有健康的腸道環境、充分的骨質、年輕的心情和適當的運動量等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是否擁有充沛的生命力?多巴胺負責提高生命力和幹勁,大腦如果多巴胺足夠,就會有想做什麼事的衝動;不足的話,就會提不起勁。
閱讀更多
2017年11月14日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
我在四十歲得到兒子,因為好奇自己是如何長大的,於是認真觀察他的成長過程,後來研讀失智症,發現老人老化的過程就是「返老還童」的變化。
閱讀更多
2017年11月06日
時報出版
如今回想,或許當時我心裡隱隱約約有數的,可這還不夠,至少我該覺悟到有這種可能性才對,但是好丟臉,對我來說,這則宣告不折不扣是個「晴天霹靂」。「老年痴呆」。
閱讀更多
2017年10月27日
愛長照
當他失智、失能比較嚴重時,他會突然無法控制排泄,不小心大便在床上。 當他恢復理智時,發現:「怎麼搞的!我竟然尿在床上!我竟然大便在床上!」他會覺得好自責、好緊張、好惶恐,他會想:「待會我兒子要回來了、我媳婦要回來了,被他們看到,好丟臉!」
閱讀更多
2017年09月18日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德國有研究表示,跳舞可以延緩腦部退化的狀況,預防發生阿茲海默症的發生。
閱讀更多
2017年09月08日
皇冠文化集團
藉由閉目「養神」讓大腦第二度的短暫關機。藉由這種短關機讓大腦由交感神經的「戰鬥模式」,轉換為副交感神經的「放鬆模式」,如此有助於晚上的香甜睡眠。
閱讀更多
2017年09月07日
林晟涵
有緣、無緣,大家來做伙,咱們趕緊來裝牙齒,厚爽啦,輕鬆啦,漂亮啦……。」裝上活動假牙後,藝人李炳輝因缺牙而凹陷的雙頰恢復光彩,快七十歲的他,對著我們咧嘴大笑,即興演唱。
閱讀更多
2017年08月25日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國內糖尿病友近兩百萬人,除了可能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之外,失智風險也較一般人還高。國內一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率為24.1%,但社區篩檢時,則只有13.6%。
閱讀更多
2017年08月17日
邱宜君
明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將要面臨未來每四十分鐘會增加一位失智者的困境。對此,二十四位醫學專家在今年七月,提出了可行的預防之道。
閱讀更多
2017年07月26日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中年以後,人人都怕失智症!實際上,學習日本人遠離失智症的方法,非常有效。只要適當多吃一些柑橘類水果,就能降低失智症的機率,民眾不防可多加攝取。此外,除了預防失智症,也能減少體內的發炎、氧化。
閱讀更多
2017年05月16日
食醫行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現象:他們吃很多堅果!豐富的健康不飽和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和止饑的蛋白質,堅果有助於維持地中海沿岸居民的長壽現象。
閱讀更多
2017年05月08日
寶瓶文化
最近這幾年的網路謠言進化不少,也更加地令人困擾。過去的版本,內容單一且謬誤很多,述說缺乏證據,也無圖表,只要稍加澄清,大眾便能明白這是假消息。
閱讀更多
2017年04月20日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台灣將在2017年實施長照服務法,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失智症照護行列,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發起成立的國際失智症照護聯盟,邀集來自日、韓等亞洲各國失智症照護專家共同參與,提供失智症照護訓練教材,為台灣及亞洲各國在失智症照護人才培育及認證上,建立規範與標準。
閱讀更多
2017年01月27日
健康醫點靈
反過來說,只要能改變飲食習慣,不但能遏止代謝變差,還能恢復二十歲、三十歲的「代謝力」,也就是「找回青春」。
閱讀更多
2016年07月11日
健康醫療網
長期受耳鳴困擾,竟是大腦循環退化徵兆。桃園1名56歲女性,半年來常常出現腦鳴、耳鳴等現象,不旦嚴重影響聽力,就連說話音量也因此提高,就醫檢查,醫師確診為聽力退化;衛福部桃園醫院中醫科醫師許為軫指出,患者經由中醫治療調理後,耳鳴症狀已逐漸舒緩,血壓也漸漸穩定下來。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24日
健康醫療網
年約六十歲的張先生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動作上的遲緩,包括了手顫抖、僵硬、平衡協調障礙,漸漸臉部也有僵硬的情況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前往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23日
健康醫療網
年約七十歲的范太太這幾年開始會忘記鑰匙放在哪裡,偶爾忘了別人的名字,越來越多記憶力喪失的情形出現,於是家人帶她就醫接受檢查治療。造成失智症(Dementia)的主要疾病為老年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氏症),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約有10%的失智症是可以被治療的,因此若家中老人出現疑似失智跡象,建議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2016年05月27日
健康醫療網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國內失智症人口約17萬人,但隨著人口老化快速,台灣失智症協會預估,未來50年內,平均每天以增加38人的速度成長。專家建議,要預防失智症,可從飲食著手,多攝取全穀、蛋類、魚蝦貝類及蔬果類,另外,喝茶、咖啡也幫助。
閱讀更多
2016年04月02日
健康醫點靈
只有在「熟睡時」,腦脊髓液才會做這件事情,淺眠時不會,白天時則根本不流動。也就是說,大腦排毒只發生在熟睡時。所以如果不熟睡會怎麼樣?
閱讀更多
2016年03月11日
健康醫點靈
咖啡因除了可活化自我領域之外,還可幫助控制壓力,喝咖啡可預防失智症等大腦疾病,就是受惠於這個作用。何時喝咖啡才能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研究證實,在充分休息與睡飽後引用最為適當。同時,對降低癌症、心臟病風險也有很好的效果。
閱讀更多
2016年02月04日
健康醫療網
全球生育率持續下降,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許多國家陸續邁入高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疾病,如失智症,逐漸成為老年退化性疾病之首。根據統計,至103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數的12%,其中18.7%患有輕微認知障礙、8.09%患失智症,而失智症比例隨年齡增加有上升的趨勢。
閱讀更多
2015年11月30日
健康醫點靈
根據這份調查,剩下的牙齒愈少,記憶和運動方面的能力都有變差的傾向。這應該是因為,沒有牙齒而無法咀嚼時,控制咀嚼的神經或主宰感覺等部份的腦神經會萎縮,也就是出現無機能症候群。
閱讀更多
2015年11月27日
健康醫療網
「我又沒問題,為什麼要帶我來醫院, 明明是 先生跟外勞亂搞,為什麼要來醫院讓家醜外揚?」陳婆婆氣沖沖地說。陳婆婆的兒子、媳婦說,婆婆近年來記性越來越差,一開始常忘了東西放在哪,煮菜時也會忘了加鹽巴,逐漸走味;最後竟然出現半夜不睡覺,衝到先生房間敲門,表示她 懷疑 先生與外勞有不正常男女關係,而打開門後沒看到外勞,竟表示「她從窗戶溜走了」。陳婆婆的家人對於三天兩頭的無理取鬧越來越無法接受,只好帶婆婆到精神科求診。
閱讀更多
2015年11月03日
健康醫療網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國人因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再過十年,台灣超過65歲的老人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之一。
閱讀更多
2015年08月27日
張又晴
夏天吃冰可是讓人相當舒服的一件事,但若你是陰虛體質,中醫師認為,多吃冰不僅會傷到腎氣,就連大腦都可能會受到腎氣不足影響,若不加節制可能會造成失智症找上門。
閱讀更多
2015年08月26日
TMU健康快遞-北醫
目前老年精神醫學研究已發現譫妄症與失智症兩者密切相關,特別是 65 歲以上老人、有多個或嚴重身體疾病、視聽覺障礙 ( 如:白內障、重聽 )、與接受多種治療藥物者風險會提高。
閱讀更多
2015年07月04日
健康醫點靈
食物其實蘊含著很大的力量,有助預防和延緩失智症,可說是最安全輕鬆的保健方法。雖然輕度認知障礙並非失智症,但也不是正常的健康狀態;各位不妨確認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以下五種情形。若五點皆符合,即代表罹患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的健忘,比較接近老化所引起,而非失智症的影響。 雖說輕度認知障礙是失智症的前兆,但不代表一定會發展成失智症。約有一半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在未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到最後也沒有轉變成失智症。不過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另一半患者中,每年以一成二到一成五的比例轉移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正因如此,輕度認知障礙才會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前兆。
閱讀更多
2015年04月30日
張又晴
台灣早發性失智症估算約1至2萬人,遺傳因素占極大的發病原因,只是時間提早了;醫師建議,除了多動腦、運動外,也可採用地中海型飲食、避免肥胖,都有助於延緩早發性失智症提早出現。
閱讀更多
2014年06月19日
任中龍
打太極拳能延年益壽?這個從古早一直流傳下來的說法,現在已經能以科學研究證明其來有自。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團隊證實,太極拳能活化及提升與細胞年輕化有關的幹細胞數量,對身體也有許多好處,一起來打太極拳延年益壽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