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討論死亡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

孤獨死現場留下一箱箱照片,兒痛哭「原來爸爸沒忘記我」…《人生清理員》:整理的不只遺物,更是人生

tCol 2024-09-02

郭美懿

孤獨死現場留下一箱箱照片,兒痛哭「原來爸爸沒忘記我」…《人生清理員》:整理的不只遺物,更是人生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果陀娛樂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正是探討這個社會現象。製作人楊凱婷希望,透過這齣劇給大眾啟發,正視死亡,學會好好說再見。

閱讀更多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tCol 2024-08-14

麥克‧諾頓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歡度結婚65周年,丈夫:我們關係並非永遠和諧,但坦白誠實、把我們的關係擺第一

tCol 2021-07-02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歡度結婚65周年,丈夫:我們關係並非永遠和諧,但坦白誠實、把我們的關係擺第一

為了瑪莉蓮的治療,我們和腫瘤醫師M做了一次重要的會面。化療的副作用太過於嚴重,瑪莉蓮無法承受,M醫師先是表示同意,但實驗結果顯示,劑量太低就沒有效果。因此,她建議另闢蹊徑,採取免疫球蛋白療法,每星期注射一次,直接攻擊癌細胞。對此她提出了重要的數據:注射結果,百分之四十的病人有明顯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及出疹子,但多數可以用強效抗組織胺應付。這當中,三分之二的病人熬過了副作用,獲得重大改善。她的話令我十分不安,換句話說,如果瑪莉蓮是在另外那三分之一的病人內,這種療法對她無效,那也就沒有希望了。

閱讀更多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tCol 2020-05-08

吳若權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tCol 2019-11-17

小虎文

死亡是為了愛存在,加護病房是人性診療室!陳秀丹醫師:「我吃不下食物時,就讓我走」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癌末奶奶的過世,九歲女孩四肢僵硬、害怕淚崩...心理師:當愛離開的時候,全家每個人都需要療傷止痛

tCol 2019-09-09

江珈瑋

癌末奶奶的過世,九歲女孩四肢僵硬、害怕淚崩...心理師:當愛離開的時候,全家每個人都需要療傷止痛

在我們的心中也許都有這樣的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否還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是單純地想念著他,這樣的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心理,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不會忘記他。

閱讀更多

「老婆,我愛妳!」...兩個癌末病人臨死前的心願清單

tCol 2019-07-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老婆,我愛妳!」...兩個癌末病人臨死前的心願清單

作一個精神科醫師面對患者如何「看待」生死,往往都能從他們表達出的生死觀裡學習很多。生死事大,但是我們通常只記得頌讚生之喜悅,卻忌諱去面對或 討論死亡 。其實,就生命的完整性而言,生與死就是同一個循環,從生的過程中,逐漸去完成生命的價值,這樣子循環了一圈之後,生命才是完整。

閱讀更多

郭慧娟/走進死亡咖啡館後才明白,最溫馨的事是談死

tCol 2019-04-18

王君瑭

郭慧娟/走進死亡咖啡館後才明白,最溫馨的事是談死

「我們都會死,那為什麼我們不談死?」她是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和「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被稱為台灣的「禮俗女王」,但她,同時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

閱讀更多

吳念真/那些安寧教會我的事...

tCol 2019-04-11

安寧照顧基金會

吳念真/那些安寧教會我的事...

導演吳念真去年(編按:2015年)曾因摔傷導致顱內出血,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彷彿死過一次」的親身體驗,讓它理解: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一刻安詳離開。

閱讀更多

越逃避,越靠近!別再和家人避談生死,專家教你這樣開始

tCol 2018-06-08

林芷揚

越逃避,越靠近!別再和家人避談生死,專家教你這樣開始

不堪胰臟癌病痛的前主播傅達仁,於台灣時間7日在瑞士以「協助自殺」的方式安詳辭世。他生前提倡安樂死合法化,希望深受疾病折磨的國人也有善終的另外一種選擇。傅達仁走了,忌諱談論死亡的台灣社會,似乎也開始有些不一樣。

閱讀更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