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謝地,當年沒考公務員!」鐵飯碗變紙飯碗...年薪千萬職場講師:40歲才明白,原來放棄就是得到

「謝天謝地,當年沒考公務員!」鐵飯碗變紙飯碗...年薪千萬職場講師:40歲才明白,原來放棄就是得到

朋友在臉書上Po文:「請教臉書大神,有誰近兩年去過日月潭,跪求假日6千元上下的房間,安靜恬適,適合全家出遊,希望沒有陸客出沒,遠一點無所謂。」朋友們瘋狂留言、按讚,只有我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是的,就是這句話,不僅是我的人生觀,更是我的決策模式。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一直以來,從求學時代開始,父母親對於我的未來職業發展多所期許,要不叫我去考公務員,或是要我去考預官,那時還很時興去考研究所。民國八十年剛畢業的我,什麼都不懂,血液裡就蘊藏著不服輸的個性:「我要是去考公務員,我就不姓謝。」

 

我不是抨擊公務人員不好,但真的不適合我,一來是我不太會準備考試,二來個性使然,在有限的資訊下,知道公務員的生態,於是提早放棄公務之路。

 

到了40幾歲才明白,原來放棄就是得到。

 

我常比喻,人的一生要通過十道關卡,上帝發給每個人十把鑰匙,一定有一把可以通過某一道門。笨蛋是拿出每一把來測試,不對以後又放回口袋重新測試;聰明的人則是站在每道門前拿出其中一把,不對就丟掉,運氣最差也會在第十把測試成功,運氣好一點則會在前期通過關卡。

 

這例子雖然不見得為真,倘若真的體會其中道理,就會知道:「測試不過的鑰匙要直接丟掉,不要放回口袋,放棄就是得到。知道自己哪裡不行,就是距離知道自己哪裡有天賦,更往前邁進一步。」

 

這道理應該不難懂,但人總是捨不得放棄任何東西,因為這樣很可惜,很浪費。其實,得到的越多,越難發現自己的天賦、越難找到自己的擅長之處,「得是能力,捨是智慧」更是不變的道理,很多人做不到,所以痛苦的人特別多。當大家因為貪、嗔、癡造成不快樂時,很難體會其實「捨去」才是大智慧。

 

如同我在得到信義房屋與安捷倫科技的最高榮譽和各大獎項後,還選擇離開原公司;抑或我在講師事業攀上高峰之後,選擇毅然決然離開原崗位,去開啟自己不可能的未知世界。

 

我很清楚自己的個性是,「留戀路上美麗花朵,攀登不了最高山峰」。

 

於是選擇走一條不是很多人走的路,配上自己高度的自律與行動力,最後加上一些小聰明與對環境敏銳的觀察。很多人覺得我百發百中,但我自己知道,這只是在複製成功的模式罷了;出版、專欄、廣播、影音、餐廳和社群,都是如出一轍的概念。

 

如果有人問我:「這些事都有萬全準備嗎?」

 

怎麼可能!都是瞎子摸象,摸石子過河,一步一步向前走罷了,但有件事我非常可以確定,那就是:沒什麼把握,才有驚喜,成功才有快感!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

 

人生的冒險,隨處都是,就像船舶不會以停在港口為目的,航向未知大海的船,船長與水手都需要勇氣,與一顆冒險犯難的決心。

 

如何確知這條路上是人多還是人少呢?

 

答案很簡單,去問你周遭十個最親近的朋友及家人,十個就好,千萬不要多,而且要是親近的朋友,他們才會說真話。

 

若是大家告訴你:「文憲啊,這條路不能走啊!」Bingo!那就是人少的地方,你或許就可以試試了。當然,這不包含作奸犯科、為非作歹的事,還有,也不涉及宗教、政治、兩性議題,這是我多年的觀察,很準的。

 

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記得多問自己一句話:「你具備至少40%該領域或該行業的專業嗎?」如果有,其實就可以試試看了。

 

挑擔要撿重擔挑,行路要找難路行

 

人生抉擇大有不同,無所謂好與壞,如果拚了一輩子,尤其是拚考試,只為了進到人人稱羨、可以捧鐵飯碗的公務機關,那你的人生有些可惜了。

 

我周遭實在有太多職場上的朋友近幾年狀況不太好,尤其30歲以下的年輕朋友最後深思熟慮的結論不外乎都是:打工遊學、考公務員、念碩士或轉換跑道這四條路。

 

無所謂對錯,只要你高興就好,我也管不著,但若年輕朋友來諮詢我,我都會說:「不管你選哪一條路,考公務員都不是首選。」

 

大多人起初都會嚇一跳,直說:「憲哥,我都已經去報名了耶,錢都繳了,你現在要我退出,我該怎麼辦?」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去考公務員的朋友,或許是在職場遇到困難不知該如何解決,而人生唯一的技能只剩下考試的人,最容易選擇的一條路。看到這裡,你或許會想罵我,但且暫停,請繼續看下去。

 

我的意思是:台灣什麼人都缺,就是不缺會考試的人。

 

據我觀察,去參加公職考試的人的心態,不外乎是:為國家與人民服務(這應該要放在最後一個)、有鐵飯碗、有保障、公司(國家)不會倒、福利比較好,或地位比較崇高(至少一般人的觀感上,比業務員高)準時上下班……諸如此類的。

 

你確定這是鐵飯碗嗎?一定不會變成紙飯碗嗎?

 

撇開為民服務這點不談,這點當然是主要原因啦,公務人員為國家的付出不容抹滅。但我想說的懷疑主要是環境問題。一個進步緩慢的組織與環境,遇到一群熱血無比、想要改造社會,但卻只會考試、缺少社會歷練與經驗的人,你覺得這熱情可以支撐多久?

 

二十一世紀至今,不須熱情、創新就能完成的事情,遲早會被AI機器人、網路、年輕人,甚至印度人1取代。我觀察的公務部門,正是相對缺少熱情與創新的一群,遇到再好的年輕人,尤其是會考試的年輕人,變慢、變懶、變鈍是很正常的。

 

然而國家對這群人有保障,炒大鍋飯一旦成型,組織競爭力下滑,個人競爭力也隨之下滑,最後成為怎樣的人,大家可想而知。只不過公務人員仍會吸引一群穩定性高、創意不足、人生努力尋求標準答案的朋友進入,這沒有不好,但我希望大家在報名考試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

 

講到標準答案,我想提提我的體悟。

 

我在職場工作足足有四分之一個世紀,深知職場變化萬千,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標準答案的人就屬公務人員。法令不能有錯、引用不能有錯、規則規章不能有錯,但是社會的變動之快,豈是規則不能有錯的人可以懂的?

 

台灣這二十年來被法律人當政,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又來了個蔡英文,律師性格加上法匠精神,很多人都受夠了。通過公職考試進入服務的人,多多少少也有按照規定來的性格,否則會被撤職查辦,如此扼殺創意的組織行為,很難想像會帶來何種國家命運?

 

我想這現象跟一堆大學生延畢、拚命考研究所,再去念個博士相同,不是說絕對不好,但骨子裡或多或少都有種「逃避」的基因存在。真正想念書、探究知識、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有多少?

 

想一想,和在職場上廝殺相比,還是在學校比較舒服。念個博士一定有工作、公務人員一定是鐵飯碗,說穿了,不就是舒適圈作祟。進入舒適圈之前,一堆人先打一架,用考試拚個你死我活,通過之後可以好好安享天年,這樣的人生是你要的嗎?

 

正如同硬漢嶺上的碑文一般:挑擔要撿重擔挑,行路要找難路行。大學畢業以後,千萬不要為了圖安逸而去考試了,多利用職場時間應證自己以前所學,犯錯也不要害怕,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不二法門。

 

等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足了,自然會去尋求進修管道,屆時碩士、博士可能是選項之一,或是向民間找尋大神學習,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選擇公務員,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但不會適合每個人!

 

熱門新聞:

作家范疇心血管病猝逝享壽68歲,不辦公祭不設靈堂…被譽為「今之李白」,善用妙喻、犀利評論成絕響

 

作者簡介_謝文憲

行動力先行者

職場三十二年,出版過十本書,目前為企業講師、職場作家、環宇電台《極憲彤鄉會》節目主持人、《商戰CXO學院》黑帶教練、《大大讀書》說書人,台灣運動好事協會理事長,憲福育創、台灣簡報溝通協會共同創辦人。

擔任企業講師十七年,企業授課時數已達14,000小時,兩岸超過13萬人次學員上過他的課程,企業總授課場次達2,400場,人生使命致力推動優質企業訓練、公眾表達、弱勢體育平權、閱讀習慣等。

2023年10月,所主持之「環宇電台《極憲彤鄉會》」入圍第58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人生準備40%就先衝(謝文憲經典著作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