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圍爐比上班累、她要兒「自理」,媳竟上網公審「婆婆是年獸」!明明一番好意,為何還被誤解?

除夕圍爐比上班累、她要兒「自理」,媳竟上網公審「婆婆是年獸」!明明一番好意,為何還被誤解?

「做人真的有夠難!」朋友楊姐一見面就大吐苦水,她被媳婦上網公審,親友截圖給她看,讓她氣到幾天沒睡好。

原來,過去節慶應公婆要求,繁文褥節習俗一堆,搞得比上班還累,公婆離開後,楊姐逢年過節就一切從簡,篤信過日子比過節重要。去年獨子新婚第一年,她想說不好怠慢媳婦,特別訂宅配年菜,結果年夜飯媳婦整晚臉色「奧嘟嘟」,事後聽兒子說,夫妻為此大吵一架,媳婦認為夫家嫌棄她,只給她吃冷凍菜。

楊姐聽到兒子的轉述挺錯愕,但也沒說什麼。今年楊姐不想為難小夫妻,暗示兒子可自行利用假期。結果他們出國度假,媳婦在網上放一張手抓著大螃蟹的照片,寫著「沒有圍爐的位子,只好自力救濟吃起來!」留言區有人說,「長輩就是年獸」、「妳被驅逐出境喔,拍拍~」

楊姐為截圖火大,先生說:「算了!妳不會當作沒看到,都幾歲的人了,還和小孩子計較。」先生這是提油救火,讓她這口氣更不知道怎麼嚥下。

 

遇到不開心、聽到刺耳話該怎麼辦呢?

 

●保持冷靜不要立即回應,給自己時間處理情緒

 

聽到讓人不開心的話,本能的反應會想反擊。但是且慢,反射性的回應,會讓事情變得更麻煩。先讓自己腦袋冷靜一下,深呼吸將氣憋住,腦中數數字一到十,讓掌控理性思維的前額葉運作,避免被憤怒情緒綁架,也避免生理上引起血壓飆升等危害健康的反應。

 

●專注於感受的起伏變化,將焦點放到自己的身上

 

先不要執著於對方為什麼要這樣,而是聚焦在自己的感受。感覺一下自己「我好生氣」、「我好難過」、「我好委屈」,都從「我」當開頭,刻意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同時也觀察身體變化,例如呼吸有沒有比較急、胃有沒有變緊。

 

●認清在意之處,對症下藥

 

想一想,讓自己生氣或難過的點是什麼?我們會覺得刺耳的話,多半是被戳中要害。例如,楊姐在意的點,是自己開明卻不被領情,心意還被誤解。了解到此點,可以再找機會釐清楚實際狀況,或更進一步溝通。

 

●轉移注意力,避免過於糾結對方的話

 

想要轉念不計較,但就是做不到,這種反應是正常的。但情緒「卡」在那裡不舒服,吃虧的是自己,所以要告訴自己調節情緒是為了自己,無關原不原諒對方。找其他的事情做,轉移注意力,避免太糾結於對方身上。

 

 

延伸閱讀:

除夕只能回婆家?每年「到哪圍爐」吵不停…心理師:別把輸贏當愛的表現,這樣「喬」出好關係

 

除夕回娘家媽媽嫌太煩、婆婆跟山友約圍爐!明明有婆家娘家,我卻跟老公在家吃麥當勞

 

與其轉念不如先去理解

 

強行的轉念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要別人「放下」、「轉念」、「不計較」,除了當事人,沒人有資格這樣說。

 

牽涉到人際之間的問題,都不會只有單一面向,各有立場,各自煩惱,與其強行要求轉念不如先去理解,弄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多半時候,人都想要符合社會期待,但是所謂的「社會期待」,通常源於「自己的以為」。例如,楊姐想當個開明婆婆,不想被當成會壓迫媳婦的人,刻意對媳婦無所期待與要求,結果表現出來是疏離。媳婦則來自關係緊密的家庭,婚前是領長輩紅包被捧的公主,隻身在夫家過年,已經感到遷就,卻感受不到溫暖,委屈感自然就跑出來。

 

婆媳兩人都覺得犧牲了自己的需要配合角色演出,結果對方沒認同,付出沒有被肯定,情緒就上來了。加上家裡男人習慣沒有作為,也欠缺良好溝通能力,成為關係裡的「豬隊友」。

 

兒子聽到媽媽說過年可以自行安排,向老婆說的是:「我媽說我們過年不用回去」,媳婦覺得被下馬威、被排擠,乾脆在網路上抒發心情。

 

當楊姐從更多的角度去看這過程,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大半是被網路留言撩起,媳婦在網路上和朋友玩地獄梗是自嘲討拍,至於被親友發現則是始料未及,並非惡意滿滿。

 

做人好難,但是只要願意進一步理解,心內的窗都有機會打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