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喉嚨痛以為小感冒,他血氧掉到90%才知確診…不打疫苗、不快篩「雙低」成疫情隱憂

咳嗽、喉嚨痛以為小感冒,他血氧掉到90%才知確診…不打疫苗、不快篩「雙低」成疫情隱憂

國內新冠疫情雖然逐漸下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隨著國內外旅遊興盛,將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只是,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快篩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春節期間,患有慢性病的6旬老翁咳嗽、喉嚨痛,當作小感冒不以為意,直到再發燒就醫,才快篩確診新冠肺炎。短短1周內,病情急轉直下,血氧濃度一度降到90%以下,緊急收治住院,經過治療搶救,好不容易脫離險境,「要是再晚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老翁的病情急速惡化,是因他和多數長者一樣,疏忽了兩件事。第一,誤以為不常出門,不打疫苗也能躲過病毒;二是有症狀未快篩,延誤就醫,錯失用藥黃金期。疫苗打氣和快篩意願「雙低」,正是國內後疫情時代浮現的兩大隱憂。

 

不快篩、不就醫,錯失投藥黃金期

 

早在去年3月20日,疾管署修正新冠肺炎通報定義後,新冠肺炎僅中重症個案須通報,一般輕症確診不列入統計,沒有具體數字。而「單日新冠輕症就診人次」,是由醫師診斷時在系統主動壓上新冠「診斷碼」得來;但因未強制醫師註記,這項就診人次數字,只能當作最保守的「樓地板」參考。

 

如疾管署原預估春節前新冠高峰,單日最多可能達1.5萬人就診,最後僅9千多人次,當時前疾管署發炎人羅一鈞就表示,「不知數字明顯下降,是因疫情沒有預期嚴重,還是醫師沒壓診斷碼,或民眾沒有就醫⋯⋯。」

 

「現在要通報的只有中重症,到底新冠輕症確診狀況如何?實際上有多少人感染?其實大家不會知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點出,這波疫情最麻煩之處,就是民眾出現新冠疲乏,快篩、就醫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無法被及時揪出。

 

這些未就診的漏網之魚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有用藥需求的高風險族群。

 

依照防疫指引,包含長者、慢性病患、癌症患者等十多類符合重症風險因子的族群,發病後應把握「5天黃金期」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物,避免輕症轉重症;但問題卡在民眾不快篩、不就醫,未經醫師「確診」,就無法取得藥物,使得不少應用藥的族群延誤治療,甚至根本沒治療,埋下隱憂。

 

 

重症、死亡個案97%未接種

 

不只快篩、用藥問題,新冠疫苗打氣不盛,是因應疫情持續傳播的第二大隱憂。

 

這波新冠病毒JN.1變異株成為全球流行株,台灣也有約95%確診者檢出。儘管去年9月開打的新型XBB疫苗對輕症預防效果佳,根據加拿大研究保護效益約5成;曾感染過新冠再接種,保護效益更高達67%,但截至3月底為止,全台累計接種246.4萬人次,接種率僅10.39%,打氣低迷。

 

而據疾管署最新統計,4月2日至4月8日當周,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新增198例,雖較前一周(3/26~4/1)新增262例下降,但併發症患者中以65歲以上長者比例最高、占79%,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則占90%。

 

「大家宣導很多,不斷在提醒,打氣就是不好。」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特聘主治醫師張峰義點出,很多人歷經過去3年多的疫情,「好像麻木了,65歲以上打一針給你500塊,他都不要!天底下有這種事情!?」

 

張峰義說,許多民眾以為先前接種過3、4劑疫苗,還有保護力,事實上過去的疫苗對現在流行的Omicron次變異株,從抗體來看「保護力幾乎歸零」,只剩部分細胞免疫作用。他提醒,病毒株不斷變異,疫苗該打還是要打,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更要接種。

 

黃建賢也觀察到,年輕人感染的重症比率較低,施打意願不高,但感染後會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老人家或家中慢性病患者,間接造成他人重症和死亡風險。自XBB疫苗開打以來,每周重症、死亡個案有逾95%未打疫苗。他呼籲,半年內未確診者,不論老少都要施打,才不會讓疫情再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