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不如能量管理
根據「人類行為表現學院」的研究發現,有四十三%的人覺得自己缺乏活力,更有二十二%的人認為自己已經到達嚴重缺乏能量的地步。
或許你就像上述統計數據中所顯示的一樣,不但已不復過往那般對未來充滿希望與熱情,更覺得每天像是把自己榨乾似地苟延殘喘生活著。這樣的你,需要知道自己何時該重新補充能量(但不是靠著咖啡因或強烈的情緒)。
能量管理,比許多成功人士強調的「時間管理」還要重要。做好能量管理,才能讓自己避免做過多「浪費能量」的事,以免在關鍵時刻沒有最後衝刺的本錢。以下是一些實證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恢復耗竭的精力。
做一件會讓你產生正面感覺的事
當你在工作覺得頭昏腦脹、毫無靈感時,可以去散個步、休息一下、觀賞一部好笑的YouTube 短片、看看親人的照片、冥想,或幫同事一點小忙。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其實都是能讓人回復能量的大力丸。
你也可以把這些做法列成清單放在手邊,當你感覺疲憊不堪時,這份清單便能善盡提醒之責,讓你重拾元氣與幸福的能量。
把「正在做的事」變成「喜歡做的事」
有些事情雖然活動量大,又極費精力,但你在做的時候卻不會覺得疲累。為什麼?因為你熱愛這些事!就像俄勒岡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艾略特‧柏克曼所說的:「當你覺得心力交瘁、欲振乏力時,如果突然發生一件好玩有趣的事,你馬上又會變得精神百倍。」
承認自己愛吃甜食的柏克曼告訴我,有時候他忙了一整天回到家,感覺身心俱疲但又好想吃冰淇淋時,要是冰箱裡沒有冰品時,他還是有辦法擠出最後一絲力氣外出去購買,即使得穿上風衣和雪靴、用鏟子清除車道的雪,還要熱車,之後再開二十分鐘才能到達商店,這麼一長串費事又麻煩的準備工作也擋不住他想吃冰的欲望。看來,人們對於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能量還是綽綽有餘。
練習感恩
研究顯示,在面對令人感到疲累的工作時,感恩之心能幫助你重拾能量。以你的工作為例,你可以告訴自己:「我覺得現在這份工作,每天做的事情都讓我覺得自己有價值,而且這些事情也是我喜歡的。」即使你對自己的工作再不滿意,也一定仍有令你感到慶幸之處,例如:你有工作可做但很多人卻失業、有些同事跟你還滿談得來的,又或者是公司提供優渥的津貼和福利。
讓你心懷感恩的事情可大可小,但都具有提振活力的作用,既能增加你的正面情緒,又能助你轉念,換個角度看人生。
下班後,讓自己享有離線權
很多人在下班後還會把工作帶回家,或在休假時加班,使原本該充分休息的身心完全無法放鬆。
德國曼海姆大學教授莎賓娜‧宋能塔格(Sabine Sonnentag)發現,在下班或休假時無法從工作中抽離的人,彈性疲乏的情況會逐年積累,面對工作壓力的韌性也會降低。
雪倫‧盧利(Sherron Lumley)是在全世界擁有四千萬收視觀眾群的超級電視新聞製作人。雖然盧利的工作主要是在華盛頓特區,但她卻選擇住在奧瑞岡州。平日十分忙碌的她,只要一回到奧瑞岡的家就會刻意對外失聯。在那裡,她充分享受天倫之樂、爬山、划獨木舟,或整修她那間維多利亞式的屋子,放假期間也不會查看訊息,直到即將飛回東岸前,她才會在機場讓自己「重新開機」,進入備戰狀態。
「待在家的時間能幫我充電,並讓我和自己獨處。」盧利告訴我,「當我回到華盛頓後,就能更從容面對緊張的壓力和快速的步調,激發新聞團隊拿出最好的表現。」
宋能塔格的研究發現,當工作量極大、時間壓力緊迫盯人時,是很難在心理上將工作暫拋腦後的,所以學習適時從高壓工作中抽離。在心理上與工作保持距離,是讓疲累的身心復原及提高生產力的最快途徑。在工作之餘,要懂得安排休息與排解壓力的閒暇,並且用最理想的方式善用這段時間。
有助於從工作中抽離的活動包括:運動、到戶外散步,以及專注於與工作無關的嗜好。此外,在下班後和餘暇時以正面角度來思考工作,也能讓自己充飽電後再出發。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事情
將焦點放在「為什麼要做」,而不是「究竟該怎麼做」。舉例來說,如果你已經對某件事覺得疲累不堪,失去了動力和能量,這時你可以提醒自己回想做這件事的初衷。瞭解你的工作,和你在乎的事以及你的價值觀有何關聯,有助於你重燃熱情。
比方說,如果你的公司銷售某一種設備或產品,而你期望的是改變人們的生活,那麼你可以想想,該項商品能如何幫助人們滿足需求。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就曾研究過這個效應。有某所大學的客服中心,負責打電話為該校的清寒學生募款,格蘭特找了一名接受過資助的學生當接線生,以自身為例說明這件事對他生命的重大影響後,該客服中心的成效便大幅提升了。為什麼?因為員工看到自己的工作會對他人產生實質影響,因此他們的內心也深受啟發與感動,進而更具服務熱忱,他們的工作變成一種「具有使命感」的任務。
研究已經證實,當人們的動力是發自內心時,因為他們熱愛自己做的事(譬如,熱愛打籃球的籃球員),所以不用他人施壓強迫,也會自動自發認真執行。換句話說,對於你真正熱愛的事情,是不需要靠意志力努力堅持的,因為你自然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
那麼,如果你從事的並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工作,它與你熱愛的事物(如登山或家庭)完全扯不上邊,那該怎麼辦呢?這時,你可以思考它如何間接支持你的熱情。
比方說,你可能工時很長,還得加班,但這份工作的薪水能作為你登山健行的旅費,可以支付孩子的學費,又或成為家族旅遊的經費。記住你的工作如何讓你能夠追求熱情,這將幫助你著眼於大方向上。你會反過頭來慶幸自己能有這份工作,而不再覺得上班是件苦差事。
雖然我們無法總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轉換心態,想想你喜歡它的哪些特質,讓自己能樂在其中。
快樂成功學
◆意志力像肌肉,用久了會疲憊
強化自我控制的時間一久,就會讓人疲累,甚至還有研究顯示,人的控制力在上午較強,下午就容易撒謊,這種「早晨道德效應」就是因為意志力會隨著時間增長而逐漸減弱所致。
此外,因為自我控制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所以過度自制、意志力減弱,會導致血糖值大幅降低,讓人覺得疲累。
◆「能量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你體力透支、欲振乏力、老是被進度追著跑嗎?你工時很長,但事情還是做不完,時間總是不夠用,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其實,「能量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避免強烈的情緒起伏、過度地自我控制和強烈的負面思想,都能保存能量,擊退倦怠,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更有體力,心智更專注,精神更愉悅,永遠活力滿滿。
◆越平靜,就會越快樂
快樂不是時常變化的情緒,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樂、平靜與圓滿。要得到長久的快樂,使之內化為你的性格,成為你的人生態度,需要不斷的練習。
善用平靜的力量,告訴自己「夠好就好」;從第三者的旁觀角度觀看自己的雜念與心緒,而不身陷其中或被感覺推著走……等,這些練習都能讓你適時按下負面情緒的暫停鍵,使心靈不再妄念紛飛。
(本文摘自《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史丹佛大學最重要的快樂心理課,打破6大慣性成功迷思,化快樂為生產力》時報出版,艾瑪‧賽佩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