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也會胖?當心是腎臟在求救!醫揭連7天出現「1現象」恐代謝功能異常,4招守護腎功能

「喝水」也會胖?當心是腎臟在求救!醫揭連7天出現「1現象」恐代謝功能異常,4招守護腎功能

現代人常煩惱體重問題,但「超重」與「水腫」其實大不相同,腎臟科醫師王智賢表示,超重是脂肪囤積,水腫則是體液滯留,若短時間體重快速增加,應警覺是否為水腫引起,尤其與代謝、腎臟功能相關。

 

常有人說,自己連呼吸、喝水都會胖,其實這個現象的背後,可能是因為代謝功能異常。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指出,體重增加可能是「體重超標」與「水腫」,但兩者原因並不相同。

 

連7天眼皮腳踝腫,恐是代謝出問題

 

超重多為脂肪堆積,是長期生活型態所致;而水腫則是體液滯留,往往在短時間內出現。例如心臟衰竭、腎功能不佳、肝硬化、內分泌異常或血管循環障礙等疾病,很可能會造成病理性水腫。王智賢提醒,如果發現連續1至2周都有早上起床時眼皮腫、晚上準備休息時腳踝腫等狀況,就要警覺是否應該要就醫治療。

 

王智賢指出,台灣洗腎盛行率全球居冠,約200萬腎病病友之中,僅有3.5%知道自己罹病。而且慢性腎臟病初期多無症狀,若無妥善控制,腎功能異常可能惡化至需透析的末期腎臟病,不僅增加醫療負擔,也衝擊生活品質。

 

排除疾病因素,人體每天體重波動範圍通常在0.5至2公斤,所以每天站上體重計,看到的數字也許並非真實,「你的體重不是你的體重!」王智賢解釋,人的體重會受到飲水量、排尿、排便、食物攝取、鈉攝取、運動、甚至是衣物的因素而有所變化,女性還會受到生理週期的影響。

 

所以,要從體重來了解身體變化,建議可以固定同一台體重計,每天在同一個時間,穿著相似的衣物進行量測,如此測量的體重數字更具有參考性。

 

 

減重最佳速率:每周0.5至1公斤

 

「肥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王智賢提醒,肥胖不僅造成體態問題,更是超過200種疾病的根源,根據研究,美國約40%癌症與過重及肥胖相關,而心血管疾病更是肥胖者的主要死因,占約70%。所以,除了用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評估體態,腰圍也是重要指標,減掉內臟脂肪可遠離代謝症候群與多種慢性病。

 

不過他強調,減重不能躁進,理想減重速度為「每週減重0.5到1公斤,半年減掉原本體重的5%到10%」,且營養諮詢與運動規劃缺一不可。

 

很多人認為日常家事或工作勞動就等同於運動,事實上,運動與勞動最大的差別,在於運動能帶來放鬆、助眠的效果,而勞動帶來壓力與責任。所以,運動是維持健康體態與腎臟功能不可或缺的一環。

 

王智賢建議,在進行運動前應先評估心肺耐力、肌力與風險等,若有胸痛、心悸、水腫、呼吸困難、暈眩等症狀,應先諮詢醫師後再安排適合的運動處方。

 

護腎行動4大守則:

 

1.控制血糖,血壓和慢性病。

 

2.聰明飲食,高鈉飲食會導致身體保留更多水分,進而增加體重。配合營養諮詢能更有效管理體重。

 

3.維持健康體態,建議半年減重5至10%,每週減0.5至1公斤最理想。

 

4.適度運動,運動是放鬆、養身的方式,在設計運動處方前,應先評估自身風險。

 

「守護腎臟健康,才能確保身體代謝順暢,沒煩惱。」王智賢叮嚀,及早了解體態與腎功能狀態,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若有不適應及早就醫,才能健康享受每一天。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