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無反顧的出走
近日收到一封明信片,是十幾年前在某青年旅館認識的櫃檯妹妹寄給我的,她跟我同月同日生,一月十日摩羯座。她對我有諸多好奇,從一個素人上班族到網紅作家,她問我:如果人生可以再來一次,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但她不知道,我曾淪落到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也有過負面的想法。
十多年前,在壯遊風潮還沒吹起時,父親曾經為了我決定辭職出國狠心要斷絕父女關係,我躲在棉被哭,長達幾個月的冷戰,最後沒有誰獲勝。我不能選擇家庭背景,沒有支持孩子出走的開明父母,但我還是選擇義無反顧的出走。
大學畢業就遇到SARS風暴,沒幾年又遇到金融風暴,薪水不漲,工作環境亂糟糟,還要被貼「草莓族」的標籤。大環境差,各種裁員風氣下,公司要員工共體時艱,沒有三節獎金,不管多努力都彷彿沒有前途。
同事們也不支持我去旅行,他們說:「好不容易在公司撐了幾年,有了職銜、管理位置,你不怕回來就沒有你的位置?」我不能選擇職場工作,沒有讓我放飛一年的公司,但我可以燒光積蓄,還有承受離職後所有疑惑的眼光。
再老,就沒有人要了
至於歸宿,身為屆齡三十歲的上班族,當時有一部連續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上你》,講述三十歲初老的女人怎麼面對社會現實的眼光──三不五時就會被問幾時結婚?有沒有對象?要不要介紹?彷彿女人最終的歸宿還是嫁人生子。倘若你說還沒,就會有人催著你趕快去完成,跟你說:「再老,就沒有人要了。」
朋友介紹了相親對象,同事也努力做媒。後來,我談了幾次戀愛,也碰過想進入婚姻的人,最終都無疾而終。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我無法選擇原地隨便找個對象結婚,至少能選擇離開,逃離所有人的關心。
雖然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不用努力工作賺錢就可以環遊世界,老公會付錢讓她去做任何想做的事,退休後領著退休金四處旅行;事實上,我們都不能選擇過別人的生活。然而每個光鮮亮麗的人背後,怎麼可能沒有故事跟辛酸呢?
切割生活的毒瘤
離開,是切割生活毒瘤最快的方法。別問怕不怕,怕又能怎樣?人活著,不能一直都在泥團中打滾,怕也要出去,就怕不離開的我,身軀活著,卻跟死了心一樣。
有一句話這麼說:很多人都是三十歲就死了,到八十歲才埋葬。
選擇決定命運
後來的後來,我成為了旅遊作家與網紅,換成別人羨慕的對象。人們總先看見別人美好的一面,就像我們習慣先把美好的一面告訴別人,而美好的背後往往是一連串曾經沒有選擇,無法選擇,不能選擇的日子。
過去我是窮遊背包客,一天吃喝住交通只能花五百台幣,住的是多人的宿舍房,那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現在可以住得起單人房,吃得起大餐,買貴的機票不用眨眼。
成長過程中,沒有選擇是必然的經過,所謂選擇,大半都是透過努力跟篩選而來的。對任何人都無須羨慕,不是能力決定了命運,而是選擇決定了命運!
(本文摘自《能不能,轉身就遠行?(十周年全新增訂版):十年後,擁抱現實中的平凡》時報出版,謝雪文(雪兒Cher)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