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9歲被退休,對錢焦慮到「吃70元早餐吹整天冷氣」像賺到!靠2招拒當下流老人:頭過身就過

她49歲被退休,對錢焦慮到「吃70元早餐吹整天冷氣」像賺到!靠2招拒當下流老人:頭過身就過

五十歲,手裡有五百萬卻怕工作撐不久;幫孩子買房後只剩幾十萬;甚至有人退休金砸進房子,卻遇上地震得付房租──這些真實案例,都是我們可能面臨的擔憂。

《退休後,錢從哪裡來?》作者嫺人說:退休焦慮不是少數人的事,但答案不是比較或恐慌,而是盤點資源、找回彈性。因為老天爺或許沒讓每個人都過得非常好,但努力一點點,就能比「最糟」更好一點……

 

「退休金不夠、擔心變成下流老人,怎麼辦?」 有朋友說,「從這個版的留言看起來,包括嫺人妳看起來都很有錢,如果已經擔心成為『下流老人』的人,到底要怎麼辦?」

 

願意開口,就很勇敢,因為焦慮的人絕不只有一個人。

 

為什麼我寫了快八年都還沒寫過這題?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沒有足夠資訊下給建議不會落地。而來表達過擔心的例子差不多像這樣,其實也不是一無所有。例如:

 

● 五十歲,存款五百萬,身體出狀況,擔心工作撐不久,在台北有間房,只是台北醫療資源好,不想賣掉變現,不想搬去別的地方。

 

● 幫孩子買房後,自己只剩幾十萬,工作還穩定,只是薪水也不多。

 

● 把退休金拿去買房,卻遇到地震受損,暫時得付租金。

 

這些都是中年之後可能遇到的風險,但仔細看,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資源,只是要怎麼調整心情,和做必要的取捨。

 

延伸閱讀:
她45歲預計60歲退休,月花5萬、每年出國1次,退休金該準備多少?用4%法則和4個步驟估算

 

1、不要比較,專注自己

 

關於有讀者說,看這裡的留言,好像大家都很有錢。其實並非如此。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我早期寫的文章,買到七顆一百塊的芭樂、剪250元的頭髮,花70元在咖啡館吃早餐兼吹一天的冷氣,都讓我覺得賺到。

 

當年我也曾焦慮擔心,但靠焦慮不會讓錢變多,是後來謹慎用資產配置+4%法則,加上嘗試經營部落格,才慢慢安定下來。

 

看數字是必要的,但是:在你的位置上,能不能先做一件讓焦慮減輕的事?

 

我懂比較的壓力。當年當我在焦慮的時候,我在朋友的聚會裡坐冷板凳聽大家聊保養、旅行,我會覺得不自在,後來選擇少參加、少看這些訊息,那是一種自我保護。

 

在這個版我也不鼓勵炫富,如果有人說自己口袋比較有錢,也通常是某種情境下的好意分享,不過我通常會在回覆時稍微淡化。

 

但是如果這樣還是讓你焦慮,而不是從這邊看到你能做什麼──那就像我當年一樣,先隔離,不要暴露在太多讓你感覺自己情況很糟的訊息之下

 

2、盤點你有什麼

 

● 五十歲要靠五百萬退休很緊繃,但資源還有:六十歲可領勞保、勞退,以及那間房子。只是願不願搬離開台北?或是活化成現金流?

 

● 幫孩子買房、現金不多,能否和孩子討論孝親費?薪水雖不多,但是穩定,這樣,未來的勞保、勞退,就是資源。

 

不要急著說「我什麼都沒有」。多數人不是一無所有,而是需要在資源間取捨。日本的「下流老人」很多是因為有債務,如果沒有負債,以台灣的環境算退休友善,多數情況都能想辦法「頭過身就過」

 

3、想想還能怎麼增加收入


光靠「少花」很難補足缺口。

 

別說你不像嫺人姐文謅謅,不會寫作也不可能會出書。

 

今天看到有篇文章,有位五十幾歲離婚的女性,去社區大學學水電,還考了證照,有了一技之長,我看了也很想如法泡製,我家這邊現在水電很難叫,真的很希望可以自己會處理。

 

之前我還聽到,有人打掃做到專業,被業主指定非她不可,一天能賺六千元。

 

當然,如果身體真的不行,也不要自責,因為這不是你能控制的。最壞狀況和家人商量如何協力度過,或是也還有社會安全網。

 

 

4、記住你不是孤單的

 

● 美國:七成 Gen X(1965~1980 出生)覺得退休金不足,人均信用卡債還比嬰兒潮世代高。

 

● 日本:65 歲以上無職夫婦平均每月支出約 25.6 萬日圓,光靠年金不足,只能靠存款老本補足。

 

退休焦慮是全球性的挑戰。重點不是誰更慘,而是行動,找到自己能調整的地方。

 

*****

 

退休金不夠,有些情況的確無法完全解決。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找到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這是絕對能做到的事:

 

少一點比較,多一點盤點;
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行動;
少一點執著,多一點彈性。

 

這裡常提的資產配置、4% 法則,是想分享,退休前有明確的目標提早準備、退休後也要謹慎理財,避免陷入危機,非常重要。

 

但如果已經出現「怕變成下流老人」的焦慮,重點或許不是這些一時之間達不到的事,先找出可行收入的來源,至於投資,更要謹慎,避免因為想賺快錢反而陷入陷阱與詐騙。

 

老天爺沒有注定每個人都會非常好,但如果有些努力,能讓人至少能比「最糟」更好一點,這就是值得去做的事。

 

如果有朋友願意鼓勵這些感覺卡住的朋友,有什麼不錯的困難中找到方法的故事,歡迎分享,也先謝謝你的溫暖。

 

作者簡介_嫺人

經營臉書「嫺人的好日子」。2017年10月意外提早退休,開啟了意外的人生下半場。分享關於退休準備的思考、理財實踐、心理調適、生活安排,還有獨旅中的發現與風景。著作:Smart智富提早退休說明書、幸福文化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