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她把大半積蓄給兒子留學用,善用「內在資產」經營生活,老後也不怕獨活

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她把大半積蓄給兒子留學用,善用「內在資產」經營生活,老後也不怕獨活

麗子單親撫養兒子長大成人,最近她將大半積蓄給兒子出國留學用,做好兒子不回來也沒關係的打算,反正現在自己還有工作。但是想到幾年後將退休,心裡頭還是不禁浮現「一個人要怎麼生活?」的擔憂。

放手讓孩子追求理想,可以感受到麗子滿滿母愛以及個性豁達,適當地對未來擔憂不全然是壞事,這能幫助自己及早為獨老生活做準備。

日本著名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名言:「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麗子所遇到的問題,也是每個人早晚都會遇到的問題,退休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愈早準備愈好。

 

退休生活品質取決於多個層面,包括經濟準備、健康狀況、人際網絡和心理調適等。為了過上理想的退休生活,建議先盤點自身的「內在資產」,也就是我們的內在力量,同時尋找可運用的「外部資源」,也就是來自外在的支持。設法啟動這兩者的正向循環,將能幫助我們創造更豐富且有意義的退休生活。

 

盤點內在資產,強壯心理能量

 

要怎麼看待自已的內在力量並將之視為資產?

 

以麗子來說,她多年的獨立扶養兒子,展現「責任感」與「適應力」;妥善安排生活開支與孩子的教育,展現「自我規劃能力」與「務實態度」;與兒子關係良好,能維持恰好的「親密關係」;遇到焦慮情境願意求助有「自我覺察力」與「調適能力」;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則代表她「人際親和力」足夠。上述這些都是別人拿不走,屬於個人內在豐沛的資產。

 

 

善用外在資源,羅織退休安全網

 

外在的資源有如工具,能為退休生活羅織一張安全網,退休制度、長照資源、社區資源、社會福利、社會支持等,愈熟悉資源的存在,愈能降低對未來的不安。一個人的生活並非真的孤立無援,而是要善用身邊的資源。

 

內在資產與外部資源如能相互加乘,效力就更強。要如何加乘運用呢?

 

以麗子為退休經濟準備為例,盤點她的「內在資產」如理財能力、節儉習慣、好學、務實的態度、學習能力等等,現在坊間有許多開給熟齡族群的課程,以極低的價格就能學習到多元理財知識,儘管她的積蓄多半給兒子,但仍可運用限的金額,將財務運用極大化。又或者,善用熟齡就業媒合,在大缺工時代只要維持良好的健康,仍有許多收入機會。

 

當然,要有好的生活品質,顧好身心健康是首要關鍵,運動習慣、均衡的飲食、喝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睡眠,這些都是身心健康的基礎。

 

延伸閱讀:

最終我們都將一個人老去!丁菱娟4提醒為「獨立老」做準備:老友、老本、不依賴,別為「婚姻」綁在一起

 

退休前就要為運動、社交打基礎

 

特別要提醒,最好至少在退休前的3到5年間,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因為還在工作時,生活步調相對規律,更容易將運動時間固定下來。退休之後作息模式改變,這時候要建立新習慣需要更大的意志力,容易缺乏動力而打退堂鼓。

 

而且還在職時,同事朋友之間的資訊交流比較容易,可藉此多方嘗試不同類型運用,或參加體驗課程、或參加團體課程,從中尋找自己感興趣且適合的運動項目,而且也可以趁機結交運動夥伴,增加動力。

 

 

當能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運動與社交就不會是負擔。我81歲的獨居母親,每天興致高昂地去社區活動中心上課及運動,之前颱風吹倒後院的樹木,還能自己手動鋸木。一些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累積起來會成為巨大的改變。

 

麗子已經打定主意,兒子如果要留在國外生活,她也不會干涉,但這不代表她需要放棄與兒子的互動,現在網路非常方便,真的是天涯若比鄰,台北與桃園,和台北跟蘇黎世在網路上的距離是一樣的,親子之間隨時可以遠距互動。

 

孩子奔向理想,媽媽經營生活,兩人各自安好,便是最理想的狀態,一個人的生活也能自在精彩。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