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餐酒代謝差異現象:乾啦®發明人黃炳鏐博士,獲美國三項萃取配方專利

探討餐酒代謝差異現象:乾啦®發明人黃炳鏐博士,獲美國三項萃取配方專利

黃炳鏐博士受訪,回顧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過程,分享Alcolear® 團隊 研發成果

許多人在應酬、聚會前會嘗試用各種方式,希望減輕小酌後帶來的身體負擔,甚至有人相信吃豬肝能「補肝」。但其實,這些做法和科學研究之間,仍存在落差。

「北方秋天,蘋果掉落地上發酵成天然『果汁酒』,小鳥誤食後常會顯得昏沉,推測這可能與牠們體內缺乏相關酵素有關?」擁有五十多年生物製劑經驗的生物化學工程博士黃炳鏐,以自然界的有趣例子來說明酒精代謝機制。

 

早年投入醫療研究


黃炳鏐博士出生於一九四七年,先就讀台灣大學化工系,後赴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 並留校任教與研究。黃博士長期研究蛋白質, 這也成為其專研領域;一九八五年, 他更與同窗創辦 Biopure Corporation,開發出以牛血紅蛋白為基礎的人造血製劑。


「人造血的技術,來自奈米的科技。」黃博士分享,人造血分子較小,即使血管堵塞,也能維持血液循環,並具備突破血型限制與長期常溫保存的優勢,被視為急救醫療上的一大創新。


乾啦®研究靈感的啟發


十多年前,黃博士前往德州參加小兒子的生日酒會,這次聚會時看到多人酒醉,他受到啟發,開始思考:「是否能在進入肝臟之前,就先在腸道消化呢?」這個問題,成為他日後展開研究的靈感來源。二〇一八年,他與同事羅錫麟博士攜手,推動相關研究,聚焦於乙醛代謝的科學探討、堆積對身體的影響。

 

關鍵在乙醛的代謝差異


乙醇進入人體後,會先轉化為乙醛,再經由乙醛脫氫酶進一步代謝。若酵素不足,就可能導致臉紅等生理反應。研究顯示,亞洲人群中有相當比例缺乏這類酵素,台灣更有近半數人有「亞洲紅臉」的情況。為了理解不同生物的差異,黃博士與團隊進行了十餘種動物肝臟酵素的比對實驗,發現草食性動物的肝臟中,酵素含量普遍較高。這些發現也成為他進一步思考如何從天然來源取得研究素材。


從科學研究到產品研發


黃博士與團隊後續專注於雙酶研究,讓研究成果有機會應用於日常生活。他們成功萃取ADH(酒精脫氫酶)與 ALDH(乙醛脫氫酶),製成雙酶蛋白配方,並封裝於膠囊,且取得三項美國專利。最終,將這項成果商品化,推出乾啦®雙蛋白酵素膠囊,展現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產業應用並改善人們健康困擾的實例。

 

 

 

回顧數十年的研究歷程,黃博士說:「機遇人人都有,但時間不等人。」他曾在研究室接到一通電話,對方提出七天內要完成人造血,若成功則提供實驗室經費。
 

 

黃博士笑著回憶:「七天後我們真的做到了,這是在平日裡持續累積與扎實歷練,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把握並轉化為實際成果」;自那次的成功,我決定要把科學研究與產業應用結合,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品質。
 

 

官網參考:https://www.alcolear.com.tw/
   


 

了解更多

 

Alcolear 歐. 克麗兒
● 新復生健康展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話:02 27780962
●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76-1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