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花錢3心魔
退休是收成人生果實的階段,首要任務是保持健康,其次是學會如何花錢,許多人覺得花錢很容易,其實聰明花錢並不簡單,我認為要通過三個考驗。
首先,要有錢!如何有錢各人方式不同,既然來到退休年紀在此就不再多談,各項統計數字顯示台灣人擁有財富處在國際前段班,且大多集中在中年人手中,因此即使有貧富差距,多數退休族應屬於不同程度的「有錢」人。
其次,要願意花錢!如果八成退休族符合第一個條件,通過第二關的可能只剩五成,通常令退休族不敢或不願花錢的原因有三:
一是節儉成性,花不下手。
二是擔心活太久,不敢動用老年醫療和長照費用。
最普遍的原因則是第三,考慮小孩的財務需要,或想留遺產給子孫。
這三點都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做選擇前要想清後果,人只能活一次,後悔不能重來。
▲身為台灣第一代的FIRE實踐家,老黑退休後積極經營樂活人生,時常與妻子搭郵輪到世界各國旅行。(圖/翻攝自老黑看世界臉書)
搞清楚優先順序,才能聰明花錢
最後一點,恐怕也是最難的一點,是要把錢花在真正值得的地方。什麼值得?自由,平靜,幸福感,符合這三點就是聰明花錢,否則就是浪費。有錢不代表無所事事,而是能自由選擇做想做的事,不做不想做的事。
花錢可以買到精品,美食,朋友,旅遊,更多的錢,甚至家庭和樂,如果這些能帶來長久內心平靜愉悅,那就是好消費,如果只能帶來短暫歡樂,不但浪費,甚至可能演變成飲鴆止渴。
花錢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看別人怎麼花跟著花」,或「花給別人看」,別人穿美美吃大餐就跟著吃穿,別人環遊世界就跟著環,花大把鈔票卻換不到真正幸福感,各人價值觀不同,搞清楚屬於自己的優先順序才能聰明花錢。
以上給退休族和準退休族做參考!
作者簡介_老黑(田臨斌)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並和另一半攜手從事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且將旅行經歷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