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九九重陽節,慈月基金會公布「臺日韓疾病大調查」,總統賴清德、衛福部長石崇良與多位醫界權威、企業領袖皆出席,共同倡議「健康長壽」新願景,並宣告公益健康知識平台《百大醫言堂》節目正式啟動。
平均壽命80歲,卻有十分之一時間臥床
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77歲,在全球排名前段班,但臨終前的「不健康餘命」仍高達7.7歲,落後日本、南韓與歐美,不但造成病患痛苦,也為家庭與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荷。
而分析113年最新數據,失智症已進入臺灣女性十大死因第8位,高於男性的第13位;另有3成國人因三高相關慢性疾病死亡,總人數達6.1萬人。進一步來看,65歲以上族群中,逾86%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而有47%同時罹患3三種以上疾病。這也使得相關醫療支出逐年增加,2023年我國醫療支出已達1,732億元,年增將近60億元。
賴清德總統致詞時指出,選在九九重陽節啟動《百大醫言堂》節目,是獻給65歲以上長者最好的禮物。他強調,臺灣已跨入超高齡攝為,65歲以上人口超過460萬人,佔總人口比率近20%,這代表台灣人有十分之一時間是不健康的!
%E8%B3%B4%E7%B8%BD%E7%B5%B1%E5%87%BA%E5%B8%AD%E3%80%8C%E7%99%BE%E5%A4%A7%E9%86%AB%E8%A8%80%E5%A0%82%E3%80%8D%E4%B8%8A%E7%B7%9A%E5%95%9F%E5%8B%95%E5%84%80%E5%BC%8F%E5%85%B8%E7%A6%AE%E8%87%B4%E8%A9%9E%E3%80%82_0(1).jpg)
因此想讓長壽更有品質,就要從預防做起,今年政府將免費健檢年齡下修至30歲,至今年7月已有21萬國人受惠。在癌症防治方面,今年癌篩預算從28億元提升到68億元,至今年9月已篩檢448萬人次,大幅提高早期發現率。
長者每10人就2位需照護,「沒病識感」最難醫
衛福部長石崇良直言,臺灣高齡者失能率達16.5%,也就是說,65以上族群每10人中就有近2人需要被照顧、甚至臥床。不僅如此,臺灣同時面臨少子女化與工作人口下降問題,不僅各行各業缺工,照護人力更吃緊。且醫療專業度高,難以移工輕易取代,因此當務之急,是讓失能率能夠下降。
「我們過去把太多資源放在疾病發生之後,明年健保預算會超過1兆元,我們花了這麼多錢,都是在照顧生病失能的人,卻放太少在前端的預防健康促進上。」石崇良強調,唯有把資源「往前」放一點,才能減少後面的失能照護。
石崇良也提到,高齡化帶來的疾病負荷一定會增加,除了政府與醫療院所宣導,也需要民眾自發性的動能。「我們在醫療上常會講:什麼樣的病人最難醫?不是癌症,而是沒有『病識感』的病人。他不認為他自己生病了,醫師要幫忙,也幫不了忙。」
▲賴總統出席「百大醫言堂」上線啟動典禮。(神腦國際提供)
健檢、打疫苗換「健康幣」,估明年Q1上路
為創造民眾重視自我健康的誘因,衛福部也規劃在明年推出「健康幣」的概念,鼓勵民眾自發性去做一些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的事,進而換取點數。例如打疫苗、做癌篩、做大腸鏡、規律運動、定期量血壓等,都能換取100到200、甚至更多的點數,換取健康相關服務或產品。
石崇良透露,有自行車品牌大廠聽到健康幣概念後,主動表示願意捐贈腳踏車,讓民眾以點數換車,再回去繼續運動,「變成一個良善的循環。」也有醫院表示可以健康幣折價做自費健檢,鼓勵民眾瞭解自身健康狀況,「讓它變成一個全民參與的健康運動。」
甚至能將這些點數用在對民眾有益的健康活動上,如換購博物館門票等藝文活動,有助於提升社會參與,降低憂鬱症及輕生率,真正做到「for all」—對所有人都健康,所有的政策都有健康,所有的活動都有健康的元素在裡面。
慈月基金會長期關注醫護人員與國人照護議題,已連續14年舉辦「南丁格爾獎」,表彰醫護人員貢獻。
慈月基金會創辦人林保雍表示,基金會創立以來發現國人「不健康年歲」過長已成社會隱憂,因此攜手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結合媒體與科技資源,共同策劃公益節目《百大醫言堂》,以「預防勝於治療」為核心,邀請權威專科名醫深入解析國人前十大死亡疾病及常見醫療健康問題,從心血管疾病、癌症到失智症、骨質疏鬆與代謝症候群,提供全民最前瞻、最正確、最實用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