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肌力,為80歲做準備
你現在做的運動,可能對80歲的你幫助不大。很多人都在練當下的體態,卻忘了儲存未來的功能,今天來聊聊反向工程人生藍圖,讓你80歲時還能活得自由自在!
你生命最後的十年,想怎麼過?是躺在床上等人照顧,還是提著行李環遊世界?
前陣子,我趁著空檔飛了一趟關島,當我站在SUP上試圖在海浪間保持平衡,在炙熱的陽光下健行時,之前讀Peter Atia的一個念頭突然閃過:
我現在這樣玩,感覺很棒。但70歲、80歲的時候,我還有辦法嗎?
還是只能被動地度過那所謂的「邊緣十年」(Marginal Decade)?
最大憾事:活著不等於真正活著
身為醫師,我看過太多壽命(Lifespan)很長,但健康壽命(Healthspan)卻很短的案例。
多數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等到身體功能斷崖式雪崩了──可能是一次嚴重的跌倒、一次中風,或只是單純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從椅子上輕鬆站起時,才猛然驚覺。
但那時才開始準備,往往為時已晚。
設計你的80歲功能清單
請你把80、90歲的自己想像成一棟你正在親手建造的房子。你必須現在就設計好這棟房子的功能藍圖,也就是你到那時,希望它具備的10項最重要的居住功能。
然後,你必須反向推導,從今天就開始為這些功能打好地基、強化結構。例如:
● 能夠自己提10公斤的登機箱,獨力將它舉起、放上飛機的置物櫃。
● 能在地板上和狗狗玩30分鐘,然後不需要人扶、能自己站起來。
● 和另一半去夢想中的景點旅行,能一口氣穩穩地爬上100階陡峭的樓梯。
心肺、肌力、穩定性,缺一不可
一旦你定義了終點想做什麼,你就能反向推導出你現在該做什麼準備。
1、儲存肌力:對抗衰弱
我的八十歲功能清單裡,幾乎每一項都跟肌力有關。
提行李箱需要:握力、背部、核心和肩膀的力量。從地上站起需要:強大的股四頭肌、臀大肌和核心力量。
你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但你需要負重。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
● 深蹲:這是從椅子站起和從地板站起的基礎。
● 硬舉:學習如何安全地從地上拿起重物(你的孫子、你的行李)。
● 划船/引體向上:訓練拉的力量,這對維持體態和背部健康至關重要。
2、打造心肺引擎:提升你的 VO2max
如果說肌力是車子的底盤,那心肺耐力就是引擎。
VO2max(最大攝氧量),是預測全因死亡率最強的單一指標,翻成白話,就是你身體使用氧氣的馬力上限。
這個數字越高,代表你的心血管系統越強健,你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就越強。要提升VO2max,你需要有氧,可以從Zone 2(第二區間)有氧開始。
Zone 2 的強度很低,大概是你可以邊運動、邊跟旁人聊天,但沒辦法輕鬆唱歌的程度。這種訓練會強迫你的粒線體變得更有效率。
這也是我自己正在執行的,我以前重訓太多,有氧太少,我現在會盡量在每週加入至少60~90分鐘的Zone 2有氧腳踏車。
你的訓練時間應該80%在Zone 2,另外20%才用來做高強度間歇(HIIT),後者是用來拉高你的VO2max天花板。
3、鞏固穩定性:預防災難性的跌倒
對老年人來說,最致命的事件之一,往往是跌倒造成的骨折。跌倒通常不是平衡感不好,而是穩定性與爆發力的瞬間喪失。
你走路踢到東西時,身體能不能瞬間反應過來、單腳站穩、避免摔倒?這就是穩定性。
● 單腳訓練:試著練習單腳站立開始,慢慢進展到羅馬尼亞硬舉。
● 練習摔倒:聽起來很怪,但學習如何在安全的軟墊上安全地跌倒,是極為重要的保命技能。
為了到80歲時,笑說我還玩得動!
健康不是一個目標,它是你為了活出理想人生的過程。拿起筆,寫下你專屬的八十歲功能清單。
我們現在的每一次深蹲、每一次爬梯、每一次的Zone 2訓練,都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為了80歲、90歲時,還能笑著說:我還玩得動!
祝各位身體健康食百貳!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