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了三筆錢,怎麼配置呢?
上週有不少大大同時領了三筆錢,領到荷包都滿滿的。
三筆是哪三筆呢?10號發的薪水、政府普發的1萬、0056的股息。
這三筆錢同時進帳,很多人對這三筆錢的處理方式也都不一樣。有大大立刻把普發金花掉犒賞自己,有的則是默默將它和0056的配息繼續再投入。
雖然都是收入,但每一筆錢在我們的人生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最聰明的做法是讓它們各司其職,不要把所有壓力都放在薪水上才是合理的配置。
財務自由是由多種「資金來源」支撐生活
1、薪水:抵抗恐慌的定海神針
薪水是這三筆錢中最重要,但也最消耗勞力、能量的,它並不是能夠揮霍的資本,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是一道「財務護城河」,因為它賦予我們能夠「耐心等待」的權利,等待市場低點加碼、等待景氣復甦、等待獲利了結,從而避免在市場恐慌時被迫賣出。
當然,要讓薪水發揮最大防禦價值,就必須先完成防守,建立緊急預備金之後,再紀律地將剩餘資金投入資產中,這是把「主動收入」轉變為「現金流」的關鍵。
2、普發一萬:零成本的「免費子彈」
普發金的1萬元,其實就是意外之財、獎金,優勢是「零成本」。當然,要把它作為一次性消費的獎勵或是補貼,或是轉化成無心理負擔的複利種子,都是我們自己決定。
如果更看重即時回饋也可以將它用於創造情感價值,像是為家人準備一桌熱湯,或是購買能長期省時的工具,將金錢轉化為時間資本。
3、0056配息:我們養的「下金蛋的雞」
它是過去投入的「時間和紀律」所開出的成果,是資產給我們的回饋。這筆錢的價值在於永續性,大多數人的做法是執行「再投入」,讓配息買回更多的單位,讓資產持續成長。
簡單來說,這三筆錢剛好就是:主動收入+被動收入+意外之財,當清楚且能合理的分配它們的任務時,才能在舒適狀態下,慢慢從「靠勞力撐生活」的疲憊迴圈裡跳脫出來。
主動收入負責穩定與安全、意外之財負責加速與彈性、被動收入則是那條長期往上走的護城河。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財務自由是生活能被多少種「資金來源」支撐,當收入結構開始分散,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需要靠「努力」硬撐,而是靠系統、靠紀律、靠習慣,讓未來越來越穩、越來越輕鬆。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