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信任

顯示第 2913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40歲後告訴自己「這句話」!多愛自己一點,活在當下不再害怕失去

tCol 2020-03-05

石原加受子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40歲後告訴自己「這句話」!多愛自己一點,活在當下不再害怕失去

心中懷抱著「害怕失去所得的恐懼」的人,真要說的話,是活在「將來的憂慮」之中。當然這也是你自己創造出的幻象。另一方面,以他人為中心生活,傷害自己,活在「過去的傷痛」中的人亦是如此。

閱讀更多

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醫師8招緩解壓力、脹氣、打嗝

tCol 2020-03-04

吳宏乾

改善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醫師8招緩解壓力、脹氣、打嗝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飆高音、腹部用力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相信大家對這兩句胃食道逆流廣告詞並不陌生,沒錯!廣告詞所描述的就是胃食道逆流,即是我們所稱的「火燒心」、「胃泛酸」胃食道逆流不舒服症狀。

閱讀更多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tCol 2020-02-25

今周刊編輯部

投身人道救援...訓練超過200名醫師400名護理師!中年的他拯救17萬人「看見匱乏後,覺得我其實很富足」

目睹生命脆弱激勵守護使命「看見這裡的匱乏,總是想起過去的自己,就覺得我其實是很富足的!」魯瑪夫多次目睹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了父親,只能喝米湯或黃豆水,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死亡。孩童生病時,沒有藥品,只能使用刮痧之類的傳統療法,幼小的身軀被刮得全身紅腫,疼痛得哭鬧不停,但母親也只能緊緊抓住他,繼續為他「治病」。「每看到一個羸弱無助的生命,我們的心就彷彿被抽打一下,也再次提醒自己要如《聖經》所說『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守護難民。」

閱讀更多

年紀漸長,好怕哪天洗腎、骨質疏鬆、得癌症?維持健康的7個建議

tCol 2020-02-13

林靜芸

年紀漸長,好怕哪天洗腎、骨質疏鬆、得癌症?維持健康的7個建議

現代人壽命延長;人體零件無法更新,視力保健,維護聽力,牙齒保健等等愈早開始愈好。每個年齡的人都該了解健康不能揮霍,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侵台省思》暖醫10句話拜託正義鄉民:別再罵感染者,記得,我們的共同敵人是「它」!

tCol 2020-01-21

Icu醫生陳志金

武漢肺炎侵台省思》暖醫10句話拜託正義鄉民:別再罵感染者,記得,我們的共同敵人是「它」!

編按:疾管署於21日公布台灣出現首例武漢肺炎的確診個案後,奇美醫學中心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寫下《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的省思》一文,呼籲大眾共同加油、做好防疫措施,勿流於責備感染者,值得深思。記得,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

閱讀更多

老公腦幹出血太太放棄急救!醫5句話擋下親戚質疑:面對救不了的病人要救的是家屬

tCol 2020-01-13

Icu醫生陳志金

老公腦幹出血太太放棄急救!醫5句話擋下親戚質疑:面對救不了的病人要救的是家屬

在過年前夕,老公突然腦幹出血!面對這樣的惡耗,太太依然很堅強的帶著兩個孩子,仔細聽著我,向她解說先生的病情。她雖然眼眶紅紅的,但是眼淚並未潰堤。先生的情況很不樂觀,大概就是這幾天了...

閱讀更多

扛大家族「長媳」重擔23年,她寫「給公婆的辭職信」請辭:剩餘的人生,我要為自己而活

tCol 2020-01-08

金英朱

扛大家族「長媳」重擔23年,她寫「給公婆的辭職信」請辭:剩餘的人生,我要為自己而活

我以為努力當個好妻子、媽媽、媳婦婚姻就會幸福,於是把自己的感受埋在深處,盡力配合婆家,但我和丈夫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也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快樂。反正没什麼好失去的了,我鼓起勇氣對公婆交出了媳婦辭職信,想不到,奇蹟開始一一出現……

閱讀更多

女人結婚後重大傷病、養老保險要買!「婚姻感情是種變量,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tCol 2020-01-07

李愛玲

女人結婚後重大傷病、養老保險要買!「婚姻感情是種變量,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愛著你,我會因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離開你,我也不會淪為苦大仇深的棄婦。

閱讀更多

母親分配完財產後生病...兄弟姊妹竟全都推給我照顧!如何要求子女扶養?互負扶養義務必備的2件事

tCol 2019-12-30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母親分配完財產後生病...兄弟姊妹竟全都推給我照顧!如何要求子女扶養?互負扶養義務必備的2件事

數月前,有位約40多歲的陳小姐到事務所來做法律諮詢。預約時,她只簡單和助理提到:「想來請教關於扶養費的問題。」聽到助理這樣向我回報,我心想:「她可能是遇到自己扶養父母親的問題。」到了面談諮詢當日,陳小姐如期赴約,但當她開口提出她的疑問後,竟嚇了我一大跳!

閱讀更多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