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P’s
不是每段關係,都能成為值得一刷再刷的電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吹走來過心裡的陰影。
閱讀更多
2021-07-12
雪兒Cher
我是在背包窮遊之後才意識到不屬於我的,窮極一輩子去爭取跟努力都沒有用,人倘若一輩子都在別人期待的路上,就不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那天學豪採訪新書,問我「三十歲跟四十歲的差別是什麼?」我說:「二十歲是期盼,三十歲是衝刺,四十歲是捨得。」
閱讀更多
2021-07-05
小虎文
「我在廚房裡做喜歡的料理,雙手一邊準備著食材,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著歌、跳起舞來;我老公回到家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想他一定覺得.....老婆退休後怎麼變得『怪怪的』?」
閱讀更多
2021-06-10
柯佳嬿
完美主義者會為自己的人生訂下許多規矩,希望所有的發展能按步就班照著這個模式走,不容破壞。完美主義者深信毫無瑕疵才是最完美的愛情故事,只要有任何超出預定道路的發展,就會感到痛不欲生。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03
佐野洋子
我走進房間時,母親背著房門在睡覺。我湊過去看她,她沒有睜開眼睛,只有嘴巴不停地蠕動。蠕動的嘴巴已經沒有半顆牙齒,看起來像一塊薄布塞進小洞裡,滿是皺紋。一直蠕動著。雖然她總是在睡覺,無法聚焦的眼睛有時會動也不動地望著某處。
閱讀更多
2021-03-22
雪兒Cher
20多歲的我充滿各種焦慮,深怕一個不努力,就會跌落萬丈深淵,但即使拼命的努力,最終還是得不到任何人的認同,男友,離開我了,工作,老闆總是刁難,薪水看不見未來,家人,期待我穩定下來,我,常常陷入僵局,不知道人生該往哪裡去,好怕30過後,人生就一敗塗地,沒有人明白我的焦躁,每個人都要我隨波逐流,只有我知道,我不想再這樣下去。
閱讀更多
2021-03-16
雪兒Cher
換條路走,也會是人生的好風景前天我打電話給同學阿玉,上周她跑去台中面試業務,想問她是不是已經上班,她電話另一頭笑說,收到了感謝函,我說「什麼是感謝函?」
閱讀更多
2020-12-25
偉文隨筆
假如有一天,你的生命中出現了『旁白』,這個聲音一直在你耳朵旁嘮叼著,這個聲音描述著你的人生,掌握著你的一舉一動,甚至還預言你的未來…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4/ 9
第 4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