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手術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50後每2人就有1位罹痔瘡!醫揭「這8種人」是好發族群,日常5件事保養:不再如坐針氈

tCol 2023-04-27

郭美懿

50後每2人就有1位罹痔瘡!醫揭「這8種人」是好發族群,日常5件事保養:不再如坐針氈

現代人久坐、少動,加上飲食習慣不佳,很容易罹患痔瘡,調查更顯示50歲以上國人有一半都患有痔瘡,而且男女比例相當。由於痔瘡發生位置尷尬,許多人忌諱就醫,但現在已有新的治療方式—「微創雷射痔瘡消融 手術 」,不但大幅縮短 手術 時間與住院日,疼痛度及傷口都比傳統切除 手術 小許多,患者可以很快回到職場,不耽誤工作。

閱讀更多

卵巢長2顆腫瘤啟示:當你倒了工作很快被取代,世界如常運行,好好愛自己為了真正愛你的人

tCol 2023-04-27

陳珮甄 Selena

卵巢長2顆腫瘤啟示:當你倒了工作很快被取代,世界如常運行,好好愛自己為了真正愛你的人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掛念著別人好不好,例如,擔心爸媽感冒好了沒、到底該怎麼舒緩孩子鼻子過敏的症狀……每天忙著照顧別人、回應外界需求的同時,有沒有也花上同等的精神、氣力,好好關注自己?我就是那個沒有做到的人。

閱讀更多

50後每年流失3%骨質,補鈣不只喝牛奶!醫揭「這7種蔬菜」鈣含量更豐富,2技巧幫助吸收

tCol 2023-04-26

郭美懿

50後每年流失3%骨質,補鈣不只喝牛奶!醫揭「這7種蔬菜」鈣含量更豐富,2技巧幫助吸收

35歲起骨質會以每年減少0.5∼1%的速度流失,50歲後甚至可以提高到3%;由於骨質減少,骨骼孔隙增大且鬆散,會導致骨質變脆、容易斷裂,進而提高骨折風險,若發生在「髖骨」或「脊椎」,甚至可能會致命!新北板橋骨科陳鈺泓醫師指出,存骨本應該從年輕就開始,補充鈣質、曬太陽、規律運動等,都是延緩骨質疏鬆的幾個方式,成人每天應補充1000毫克的鈣質,除了牛奶之外,他推薦7種高鈣蔬菜,含鈣量不輸奶製品。

閱讀更多

她痛失愛子後光速老,夫怨40歲容貌如老嫗「無法產生男性慾望」…醫嘆:找時間好好疼愛自己

tCol 2023-04-25

郭美懿

她痛失愛子後光速老,夫怨40歲容貌如老嫗「無法產生男性慾望」…醫嘆:找時間好好疼愛自己

40歲的林小姐結婚20餘年,努力維持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前些年受到孩子因病過世的打擊,更無心照顧自己,近期丈夫坦言她看起來太老,無法對她產生男性慾望,希望她能多打扮及保養,她才驚覺多年來為了生活早已忘了曾經美好的自己。

閱讀更多

她離2次婚、自殺未遂、憂鬱症,36歲擁8證照、開餐廳財富自由!我命不好但不認命

tCol 2023-04-24

林暐鈞

她離2次婚、自殺未遂、憂鬱症,36歲擁8證照、開餐廳財富自由!我命不好但不認命

歷經兩次破碎婚姻的鄒彤文,童年飽受家庭暴力、曾兩度自殺未遂、得了憂鬱症,如今36歲的她罹患子宮頸癌,但訪談中不見歷經風霜洗禮的深沉,更無罹癌的生無可戀。過去她被笑貧窮、沒學歷,但靠自身努力,當過駐唱歌手、模特兒、美髮師,也曾考上公務員、擁八張專業證照,並經營一家餐廳,將人生跌宕化為翻轉的動力。

閱讀更多

不是雞精!車禍、開刀後「這些食物」助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營養師揭迷思:吃對時間才有效

tCol 2023-04-21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室 詹榮嘉營養師

不是雞精!車禍、開刀後「這些食物」助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營養師揭迷思:吃對時間才有效

在醫院,病人或家屬常會詢問創傷後可以補充什麼?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是否可以額外攝取雞精、魚湯,甚至其他的保健食品及營養品等。但營養師提醒,病人住院食慾欠佳,較常吃粥或湯品等熱量密度低的流質食物,容易造成增加熱量、蛋白質不足的缺口,不如多補充維他命A、C、鋅、硒等營養素,有助傷口癒合、提升免疫力。

閱讀更多

「一尾活龍」的中壯年性生活力不從心,留意末梢循環出問題!醫:勃起障礙影響性福

tCol 2023-04-21

NOW健康

「一尾活龍」的中壯年性生活力不從心,留意末梢循環出問題!醫:勃起障礙影響性福

男人不論活到幾歲,對於床上雄風這件事,應該很難視而不見。除了因為老化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會引起房事不順,若正是「一尾活龍」的中壯年族群對性生活也感到力不從心,就要特別留意,是否末梢循環出了問題。

閱讀更多

「一根管子」引爆後母繼子大戰…中風、失智該不該插鼻胃管?醫推「胃造口」解決兩難:保有生活品質

tCol 2023-04-18

郭美懿

「一根管子」引爆後母繼子大戰…中風、失智該不該插鼻胃管?醫推「胃造口」解決兩難:保有生活品質

作家瓊瑤與丈夫平鑫濤鶼鰈情深40年,但平鑫濤晚年罹患失智症臥病在床,瓊瑤更在他生前為了一根鼻胃管,與三名繼子女槓上。當時,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的折磨,但平家子女們則不忍父親單靠營養點滴續命「慢慢餓死」。其實除了鼻胃管之外,吞嚥困難的病人仍有「胃造口」 手術 可以選擇,不但不會影響外觀、也較舒適,能讓病人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氣切」就完了,要一輩子臥床?一表看懂「氣切vs.插管」差異,為親愛家人做最好決定

tCol 2023-04-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護理部3N加護病房 李美淑護理長

「氣切」就完了,要一輩子臥床?一表看懂「氣切vs.插管」差異,為親愛家人做最好決定

編按:「我的叔叔因為突然感染肺炎送急救,裝呼吸管送加護病房,第二天主治跟太太說,可能要氣切…家屬不能接受,其他親戚也說,千萬不要氣切,氣切就等於放棄,等同植物人臥床,真的完了。」幾年前,網路論壇《mobile01》曾有網友以「氣切=無效治療、死路一條嗎?」為題發文,掀起熱烈討論。在傳統觀念中,常有人認為「一旦做氣切,等於一輩子就要躺在病床…」,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迷思。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說,氣切只是多打開一個呼吸通道,並不影響患者本身病況;而醫生會建議氣切,通常是患者本身的疾病已需長期插管照護,而非氣切導致患者長期臥床或者昏迷不醒。面對要不要幫親友做氣切的抉擇,到底該怎麼辦?氣切真的會把人帶向死亡嗎?還是說本來可以短痛,改氣切後反而是長痛?讓我們聽聽第一線的護理長怎麼說…

閱讀更多

原來人不是緩緩衰老的…65歲陳文茜嘆得病「一年老10歲」:珍存每一次相遇「人生當捨就捨」

tCol 2023-04-12

陳文茜

原來人不是緩緩衰老的…65歲陳文茜嘆得病「一年老10歲」:珍存每一次相遇「人生當捨就捨」

陳文茜數次與死亡擦身後的生命書寫:我想告訴天下所有的親愛的你們,人不是緩緩衰退的,一個疾病可以用一年老十歲的速度,甚至用逼著人快速墜向晚年的方式,直接通報你,歲月、回憶、曾經,尤其健康,多麼珍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