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權利

顯示第 2512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只是轉貼個長輩圖,也侵犯著作權?不想被罰錢!律師提醒分享轉貼前,一定要注意這2件事!

tCol 2019-11-06

雷皓明

只是轉貼個長輩圖,也侵犯著作權?不想被罰錢!律師提醒分享轉貼前,一定要注意這2件事!

一早起床,發現LINE有將近十則未讀訊息。起初看到時緊張得不得了,以為都是工作上與當事人案件有關的聯繫訊息,點進去後才發現,大約有七、八成是以下的訊息內容:

閱讀更多

是安慰還是八卦別人?心理師教你七大點,成為他人溫暖的擁抱,記得「受傷的人很敏感」

tCol 2019-10-30

愛心理

是安慰還是八卦別人?心理師教你七大點,成為他人溫暖的擁抱,記得「受傷的人很敏感」

我們常常急著想要解決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受苦,好像不做些什麼我們就是個冷血的人。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難道一個擁抱錯了嗎?

閱讀更多

淚眼送父母,怎麼可能沒有遺憾?好好說再見之前,你要先好好地活著

tCol 2019-10-30

林靜君談心室

淚眼送父母,怎麼可能沒有遺憾?好好說再見之前,你要先好好地活著

「面對父母生死,如何不留遺憾?」一位中年男人在我演講完之後,特別私下來問這問題;從他蹙著眉的神情,似乎不用語言也透露一些梗概。

閱讀更多

房子過戶給兒後,竟被趕到鐵皮屋住!老後想過得有尊嚴,別急著送房給小孩,想好再送

tCol 2019-10-29

恩典法律事務所

房子過戶給兒後,竟被趕到鐵皮屋住!老後想過得有尊嚴,別急著送房給小孩,想好再送

曾經有個判例,有位媽媽希望兒子能夠返還房屋。(本案例為實際個案分享,期盼每一個人的老後,都能夠保護自己,使家庭和樂為最高主旨;法律只保護懂法的人,切記。)

閱讀更多

負債父一過世...他立刻辦理拋棄繼承,不料竟錯失500萬遺產!父母親過世後,千萬別輕易放棄權益

tCol 2019-10-29

恩典法律事務所

負債父一過世...他立刻辦理拋棄繼承,不料竟錯失500萬遺產!父母親過世後,千萬別輕易放棄權益

幾天前看到一則新聞,因為跟父親很少有往來,得知父親過世後有大筆債務,就立刻向法院辦理拋棄繼承,拋棄繼承不久得知父親還有留下千萬房產,扣除債務後還有500萬元的遺產,他向法院撤銷拋棄繼承無效,最後這筆遺產就讓父親的兄弟繼承了,產生了讓人『遺憾』的感想,究竟:

閱讀更多

媽媽還沒過世,大哥大嫂竟把她房子賣掉!1例子啟示:自己的東西要簽書面借名契約

tCol 2019-10-29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媽媽還沒過世,大哥大嫂竟把她房子賣掉!1例子啟示:自己的東西要簽書面借名契約

財產處理上,因為考量的重點不同,也會有多種法律規劃方式,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規劃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在達成目的的同時,也保障自己與家人間的關係!畢竟「房子」能買新的,但「家」要重建,就沒那麼簡單了!

閱讀更多

DNR/他執意搶救,揚言要告醫院...讓原本已簽「放棄急救」的叔叔痛苦往生!醫療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tCol 2019-10-28

黃勝堅

DNR/他執意搶救,揚言要告醫院...讓原本已簽「放棄急救」的叔叔痛苦往生!醫療價值觀到底是什麼?

曾老先生,是等待心肺移植的肺動脈高壓病人,他知道以國內捐贈器官的風氣來說,機會很低,所以事先自己簽了DNR意願書。曾老先生特別交代妻兒:「如果等不到,病情變壞要插管了,就放棄、算了、不再等了。」

閱讀更多

【贈與財產】寵兒不孝,已贈與的房產如何要回?

tCol 2019-10-24

賴佩霞律師

【贈與財產】寵兒不孝,已贈與的房產如何要回?

住於新北市的李母,為讓獨子未來生活無憂,花了500萬元在新北市中和區買下一間房子給兒子,沒想到兒子成年後不僅未扶養她,還不時向她伸手討錢,去年更揚言要將她趕出家門,甚至出言辱罵「妳可以自殺了」、「每年鬼節都要燒死妳」、「該死的東西沒有死」「X妳媽,妳下輩子是妓女」等語,李母憤而向不孝兒提出撤銷贈與訴訟;新北地院判獨子須返還母親500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閱讀更多

19歲被判會癱瘓,不妥協抓緊人生一瞬!楊玉欣:病是我的命也是我的,不能後悔重來

tCol 2019-10-23

小虎文

19歲被判會癱瘓,不妥協抓緊人生一瞬!楊玉欣:病是我的命也是我的,不能後悔重來

「20年前我就訂定我的志向,讓沒有死去的人,能活得好一點。」說話的楊玉欣笑容甜美,氣質優雅地和餐廳每個人打招呼,一點都看不出已經年過40歲,而在她輕盈溫柔的言語下,是清晰的思路與堅定的信心。

閱讀更多

40歲後,別再唱「太委屈」!成熟的人會勇敢說出「這句話」,你沒有對不起誰

tCol 2019-10-16

梅樂蒂‧碧緹

40歲後,別再唱「太委屈」!成熟的人會勇敢說出「這句話」,你沒有對不起誰

我們能說出自己想法。學會說:「這就是我的想法。」我們的意見可以與他人相左,那並不表示我們是錯的。不必因此改變自己的想法,別人也是如此,除非其中一方想要改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