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蜜餞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

想吃甜又怕胖,改吃「代糖」可以嗎?醫示警「1關鍵」讓你更戒不了糖,不如改吃原型食物

tCol 2024-09-11

郭美懿整理

想吃甜又怕胖,改吃「代糖」可以嗎?醫示警「1關鍵」讓你更戒不了糖,不如改吃原型食物

在忙碌、壓力大的工作與生活中,來點甜食是許多人紓壓的方式,但吃進太多糖,又擔心加速老化、熱量過高造成肥胖,甚至衍生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許多人會改吃代糖來解嘴饞,但醫師與營養師卻提出警告:代糖無法滿足大腦的飽和中樞,反而會讓人更想吃東西!

閱讀更多

入秋後皮膚乾燥脆弱?吃足5大營養素「由內而外」養出好膚質:補水、美白、抗氧化都做到了

tCol 2023-12-06

郭美懿

入秋後皮膚乾燥脆弱?吃足5大營養素「由內而外」養出好膚質:補水、美白、抗氧化都做到了

入秋之後臉部油脂分泌減少,易使皮膚乾燥、變脆弱,特別是熟齡肌膚容易發生乾燥、脫屑、泛紅、細紋等問題,因此加強臉部保濕及防曬很重要。但營養師提醒,除了擦保養品保持皮膚Q彈水嫰,也別忘了吃到足夠均衡的營養,由內而外照顧身體才能治標又治本。

閱讀更多

糖尿病友可以吃鍋嗎?營養師教8字訣健康吃鍋:蔬菜打底先喝湯,不怕吃完血糖飆

tCol 2022-11-14

郭美懿

糖尿病友可以吃鍋嗎?營養師教8字訣健康吃鍋:蔬菜打底先喝湯,不怕吃完血糖飆

近來天氣轉涼,最適合吃鍋暖身,但許多慢性病病友對飲食有諸多禁忌,也讓人疑惑:「到底糖尿病可不可以吃火鍋?」營養師指出,其實謹記八字口訣-「飲食均衡,分量適當」,注意份量與進食順序,就可以安心吃火鍋。

閱讀更多

昔家貧吃不到「甘納豆」爆哭,詹宏志曝罹糖尿病只能忌口…專家:3種豆吃免驚還有助血糖控制

tCol 2022-10-31

聯合報 / 記者林琮恩/綜合報導

昔家貧吃不到「甘納豆」爆哭,詹宏志曝罹糖尿病只能忌口…專家:3種豆吃免驚還有助血糖控制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

閱讀更多

甲狀腺亢進、低下,是免疫問題!10種症狀與8飲食建議、地雷搞清楚,有助分泌穩定

tCol 2021-03-02

李易紓

甲狀腺亢進、低下,是免疫問題!10種症狀與8飲食建議、地雷搞清楚,有助分泌穩定

你的甲狀腺,常常在鬧脾氣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說,除了甲狀腺惡性腫瘤必須立即切除外,其餘的甲狀腺異常,就像是個不聽話的小孩,無論是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還是只是單純的甲狀腺結節或囊腫,從中醫角度來看,這都是內分泌與免疫調節出了問題。

閱讀更多

20年來飲食壞習慣,讓他3種癌症纏身!名醫陳衛華抗癌成功分享:這6種食物千萬不要吃

tCol 2020-08-27

陳衛華 醫師

20年來飲食壞習慣,讓他3種癌症纏身!名醫陳衛華抗癌成功分享:這6種食物千萬不要吃

陳衛華醫師是一位心臟內科醫師,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三種嚴重的癌症,25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手術,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如今他60多歲,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閱讀更多

明明吃得很清淡,血壓還是好高?得舒飲食有助降血壓

tCol 2019-12-31

彰基院訊

明明吃得很清淡,血壓還是好高?得舒飲食有助降血壓

造成血壓升高的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攝食過多鈉鹽量、有吸菸習慣、飲酒過度、運動量不足及心理壓力等,危險因子愈多,越容易得到高血壓。

閱讀更多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tCol 2019-08-02

陳婉箐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閱讀更多

過年不想變胖?喝這款茶,成功拒絕萬惡脂肪!

tCol 2019-01-29

華人健康網

過年不想變胖?喝這款茶,成功拒絕萬惡脂肪!

年後最怕站上體重計「大吃一驚」,開始後悔莫及的拼命減重?營養師表示,學會這8大飲食攻略,並將容易使人發胖的含糖飲品適度替換成無糖熱桔茶,可避免體重飆升!

閱讀更多

甜蜜滋味停不了!蜜餞果乾常見迷思大解析

tCol 2018-05-18

食力

甜蜜滋味停不了! 蜜餞 果乾常見迷思大解析

蜜餞 與果乾並不相同! 蜜餞 是水果以糖漬處理,利用滲透壓降低水活性;果乾則是利用乾燥技術將水果中的水分降低,以降低水活性,兩者的處理方式都能減少微生物的生長,達到延長保存期限效果。

閱讀更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