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中年教我的事:因為懂得無常,寶貴的就珍惜,自由是快樂!

吳淡如/中年教我的事:因為懂得無常,寶貴的就珍惜,自由是快樂!

中年後的你是否還擁有一張快樂的臉?

這幾年,開了好些場同學會。

 

過了愛情困擾期、育兒勞頓期和生活掙扎期後,人似乎更能明白「曾經相逢就是緣」這個道理。

 

同學少年都不賤,都是本地明星學校的佼佼者,也都曾經是各自父母光耀門楣的希望,到了中年,有的事業有成仍在奮鬥路上,有的安居樂業也面臨退休,各自走過了浮生千山路⋯…。

 

在我看來,中年人的臉,可分:快樂的臉,不快樂的臉。一半一半。

 

快不快樂藏不了,可以被人直覺敏銳的嗅出來。人的心境,像是隱藏在臉龐上的某種符號,不管他想要隱藏遮掩些什麼,都藏不住。不快樂,連笑都苦。

 

擁有快樂的臉的,未必是際遇好的。

 

擁有不快樂的臉的,未必是最操勞的,也不是經濟狀況最差的。

 

有虔誠宗教信仰的、有豐足退休俸祿、有安穩家庭、妻賢子孝、兒女上頂尖名校的⋯…未必有快樂的臉。相反的,有的人還常常一嘴國仇家恨、動不動埋怨,又看誰誰誰不順眼。

 

如果你活著的目的是在找敵人而不是在找朋友,那麼,你怎麼可能發自內心快樂?我曾在同學群組裡常看到信仰某宗教或政黨相當虔誠的同學,動不動就把別人不一樣的信仰當成假想敵,挑釁一番,大家雖然沒有表面上反抗,但只要他一發聲,眾人皆寂然。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下半輩子有保障,就會快樂」,然而那些領著鐵飯碗薪水,退休彷彿受到公家保障的人,不少人還真的很會為小事小利憂愁。

 

兩種人有著快樂臉的人

 

在我看來,有快樂臉的人,只有兩種:第一種,還在持續運動以保身心健康。第二種,還在學習的路上。

 

一個身體還能自由活動的人,心情才可能舒爽。自律性的保持運動習慣,表示身體沒什麼太大毛病,他還注重著自己的體態,希望活出一種姿態。

 

而一個還在學習的人,至少還企圖讓自己活得很有趣,感覺世界上還有很多新鮮事可以探尋,還謙卑知道自己不足,還想再過得更充實。過了中年,幾乎不必再為「謀生」學習技能,只要為「開心」學習某種藝術、技術或專長,也許他只是沒有目的東學西學,但講起他想學的或新學的,總是喜上眉梢。

 

中年後還能快樂活著的答案,其實很簡單。

 

一個中年人,如果他看起來還快樂,那是因為他的眼中還有光,還在追求著什麼。神采奕奕,因為心裡還燃著希望。即使那個希望,只是小小的火花與燭光。

 

是希望,不是盼望。

 

所謂盼望,是索求別人給他什麼,命運回報他什麼,期待能獲得所謂公平與正義或圓滿⋯…把滿足寄託在自己其實不能主宰的事情上。

 

如果中年後你還想有張快樂的臉,那麼,請你把目光從外在移入內心。

 

我們先來悲觀的計算一下。你到底還有多少時日?

 

我們用七十五歲減去自己的年齡,再乘以三分之二,那是你可以清醒及可以自由活動的時間。

 

為什麼是七十五?我們平均年齡不是都到快八十了嗎?別計較這些,因為以台灣人來說,躺在床上到離開,平均竟然有七年。

 

那不能自主的七八年,如果我們腦袋還算清楚的話,受的苦應該足以把人生擁有的快樂擊沉。真是不敢設想。然而,那卻是鐵錚錚的「平均」事實。

 

我祖母高壽,九十八歲走的,但她從八十五歲躺在床上之後,過的是日日呻吟的生活,健康檢查一切沒問題,但是神智漸失,人越來越佝僂,到最後連自己哪裡痛,都說不出來,想來實在讓人痛心。

 

照上面那個算式,我清醒的時間應該不超過十三年。你算一下吧,鐵定像個自以為富有的皇帝,一查帳才發現國庫空虛。我們的時光早已被偷偷蝕去。

 

更慘的是,你還可以計算一下,和你最愛的家人或兒女,你還能相聚多久。

 

以五十歲為例。現代人都忙,如果你每天能夠和家人相聚(眼對眼,而不是各自對手機)一小時,那麼你就把七十五歲減去你的年齡,再乘以三分之二,再乘以三百六十五天,乘以一小時,除以二十四(一天),答案是不到三百天!

 

而且這三百天,還算得太多了,是「全部家人」的總和⋯…。

 

(75-50)× 2 ×365×1÷24= 253.47 3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忙碌的父親,每天平均和孩子相聚恐怕只有十五分鐘,只看到孩子的後腦勺。

 

那麼你只能乘以零點二五。

 

乘出來,多麼可怕的數字,我們跟歷史上已經離開的古人一樣,總自以為,還有許多日子。

 

事實上,你和孩子相聚的時間還沒那麼多,因為他們越長越大,結婚成家之後,很可能過年過節才看見他們一次,而且來去匆匆。

 

呵,時間那麼少,你還挑剔他們什麼?還不好好讓他們對你有好印象?你嘴裡叨叨念著「我這是為你好」,關心著未來,卻忽略了現在。

 

和所愛的人相聚的時光,何其的短,何其的寶貴!怎能不且行且珍惜?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有方文化出版,吳淡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