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放定存、買儲蓄險「零」風險?小心愈存愈窮!施昇輝:小資買股生息最妥當

錢放定存、買儲蓄險「零」風險?小心愈存愈窮!施昇輝:小資買股生息最妥當

小資男女資金不多,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定存、儲蓄險、股票,算是資金門檻和資訊門檻最低的三項理財工具。若將風險度由低排到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定存風險是零、然後是儲蓄險、而股票的風險最高。

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你一定會問:「怎麼可能?」

(原文刊載於2020/5/26,更新時間為2023/2/13)

定存風險「零」? 小心愈存愈窮

 

所有財務相關教科書都教導大家,除非你把錢存在經濟非常落後國家的銀行,否則銀行定存風險是零。因為你存在銀行裡的錢是不可能減少,但別忘了定存利率現在遠低於通貨膨脹率,所以它的風險是讓你的實質購買力不斷下降,換句話說,你會越存越窮。

 

目前台銀一年期定存利率是0.815%,若你存1萬元,一年後只拿到81元利息,可能連一個便當都買不起,更別提喝一杯星巴克咖啡了。如果好不容易存了100萬元,每年能夠領的利息也只有8150元。雖然存摺裡的金額仍有100萬元,但10年後,這100萬元能買到的東西一定比現在少很多,這就是通貨膨脹率吃掉你的實質購買力的證明。除了油價之外,所有的物價一旦漲上去之後,就不可能再降價了!

 

因此,絕對不要把錢拿去銀行存定存!

 

儲蓄險「凍」住錢! 提前解約必賠

 

大多數人都有以上的觀念,所以就會去尋找風險幾乎和定存一樣低,但報酬率比定存高的理財工具,而儲蓄險就是因應這種需求而誕生的。既能「儲蓄」領息,又具備「保險」的功能,所以讓很多保守的投資人趨之若鶩,只要問那些不敢碰股票的人,他們手上一定有好幾張儲蓄險保單。

 

儲蓄險雖然比定存好,但對小資男女卻不一定最好,因為你必須持有它一直到期滿,才能拿到所有的獲利,若要提前解約,幾乎都是賠錢,即使是到期前幾年有獲利,也非常微小,因此它會嚴重排擠小資男女生活開銷。

 

近年各國央行競相降息救經濟,利率幾乎趨近於零,甚至還出現負利率,保險公司早已無利可圖,未來儲蓄險宣告利率只會越來越低,或許就比銀行定存利率多一點點而已,但別忘了儲蓄險會將你的資金凍結很多年,反而比銀行定存更不利。定存解約,頂多沒利息,但儲蓄險解約,幾乎註定會賠錢!

 

小資男女一定要趁年輕、保費相對便宜的時候去投保,但該買的是單純提供保障的醫療險、意外險、壽險,而不該去買保費相對很高、但投資效率不高的儲蓄險,或任何與投資連結在一起的保險。

 

選對股票  享受年年配息成果

 

不存定存、不買儲蓄險,難道只能去買風險很高的股票嗎?我的答案是:「真的只能買股票。」不過,我要先反問各位:「股票真的風險很高嗎?」

 

如果你只想賺股票價差,而根本不管公司經營能力和財務體質,風險當然很高。如果你只想每年領取公司所發放的股息,風險相對較低。能發股息的公司,經營能力當然比較好,如果它幾十年來每年都有發股息,風險就更低了,而且它一定是財務體質很好的公司,應該不會因倒閉而下市。

 

在台灣股市,要找到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的公司,其實並不難,而且它們的股息殖利率幾乎都是定存利率的3~6倍,最起碼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率,不會讓你越來越窮。

 

股票和定存、儲蓄險最大的差別,在於它的股價是隨時在變動。如果你「當初」買的價格比「現在」的價格要高,「帳面」上就會出現虧損,但你不賣,「實際」上就不會賠錢。除非你買的是經營績效每況愈下,或有可能倒閉而造成股票下市的公司,否則就能一生一世領股息。

 

個別公司當然存在這種風險,但如果你買的是每年都有配息的指數型基金(ETF),因為它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就能達到風險完全分散的效果,這絕對會比買個別股票安穩得多。

 

買股票,如果只是期望年年領股息,而且絕對沒有下市的可能,那麼風險其實和定存、儲蓄險是一樣低,但獲利卻可以高出很多。

 

小資男女們,認定股票是你唯一可以進行的投資項目吧!

 

2023/2/13編按:台銀一般定期存款固定利率為1.45%,若定存1萬元,1年利息為145元;定存100萬元,利息為1.45萬元。而2022年全年通膨率則為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