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子宮內膜癌HER2陽性表現 停經婦女特別注意
臺大醫院婦癌多專科診療團隊召集人魏凌鴻醫師指出,如果產生過多HER2蛋白,不但會使腫瘤快速生長、加速轉移,甚至可能對傳統治療產生抗藥性。在所有婦癌中,HER2陽性最常見於子宮內膜癌病友。「子宮體癌中,子宮內膜癌就佔了八成以上,尤其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魏凌鴻提醒,肥胖、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都是高風險因素,若有陰道不正常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
當標靶治療遇上瓶頸 ADC為病友帶來新希望
魏凌鴻表示,早期子宮內膜癌主要以手術切除子宮為主;而對於復發的HER2陽性子宮內膜癌病友,第一線治療通常是化療合併抗HER2標靶藥物。不過,目前標靶藥物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仍有限,病友需求尚未被滿足。
所幸隨著科技進步,即使第一線治療失敗,現在有最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可用在第二線以後的治療,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這類藥物在HER2高表現型(陽性)的婦癌中展現出亮眼的療效,為病友帶來治療新希望。
ADC炸彈攻擊癌細胞 「旁觀者效應」一舉殲滅
ADC是一種抗體結合化療藥物的複合體藥物,利用抗體專一性將化療藥物精準送進癌細胞,毒殺癌細胞,魏凌鴻形容,「它就像是一把帶炸彈的鑰匙,找到HER2這把鎖,一旦解鎖,就能將炸彈投進癌細胞內引爆,炸死癌細胞,同時也有旁觀者效應,波及附近的癌細胞。」這種方式比起傳統化療更精準,較不會傷及正常細胞,副作用也相對較輕。
對抗惡性亮細胞子宮內膜癌 精準治療開創新契機
魏凌鴻分享一名61歲女性案例,她罹患惡名昭彰的亮細胞子宮內膜癌,手術切除子宮後又不幸復發,右下腹長出8公分腫瘤,全身多處淋巴腺轉移。在接受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三個月後,腫瘤不僅未縮小,反而增至9公分。
後續檢測發現,這名病人癌細胞帶有HER2陽性表現,即改用ADC治療,六個月後腫瘤已縮小為5公分,腫瘤指數也大幅下降。魏凌鴻指出,亮細胞子宮內膜癌病友過去存活期少有超過半年,但她從2024年6月治療至今已將近一年,療效令人振奮。
副作用多數可控 間質性肺炎須特別留意
由於ADC攜帶有化學治療藥物,可能會出現類似化療的副作用,像是噁心、嘔吐、疲倦、血球下降,但症狀相對較輕微。魏凌鴻提醒,ADC可能引起免疫反應,少數病友會出現間質性肺炎,一旦出現咳嗽、喘等症狀應及早跟醫師反應,透過調整藥物劑量等方式,都可有效控制風險。
精準醫療開啟新局 為婦癌帶來治療契機
魏凌鴻表示,HER2陽性婦癌曾是治療極具挑戰的領域,如今隨著新形態藥物問世,讓HER2陽性婦癌有了更多治療選擇,在抗癌路上出現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