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口袋有錢卻「窮活」?夏天不敢吹冷氣,看人旅遊就嫉妒…老黑:這不是節儉,是浪費生命

退休後口袋有錢卻「窮活」?夏天不敢吹冷氣,看人旅遊就嫉妒…老黑:這不是節儉,是浪費生命

有些退休族看別人經常遊山玩水,用名牌開名車,心理不平衡,但也有人明明口袋有錢卻想出各種理由不花錢,看在外人眼中只是自我設限。

「邊不花錢邊抱怨,或邊羨慕嫉妒他人,那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年輕時夏天不開冷氣叫省錢,年長後夏天不開冷氣叫自殘;年輕時不旅遊叫延遲享受,年長後不旅遊叫浪費生命;年輕時奉養父母叫孝順,年長後供養成年子女叫想不開……

 

賺錢、省錢一輩子,忘了打造退休生活品質


不少退休新鮮人經過一段蜜月期後會發現生活缺少重心,把旅遊、運動、朋友聚會等當成休閒活動很好,當成生活主要內容或追求目標似乎就不切實際了。

 

我剛退休時也碰過類似問題,後來發現不是找不到重心,而是碰到障礙,那個障礙就是:錢!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錢打交道,做任何決定或選擇,大如成家立業,小如吃飯搭車,全都和錢脫不了關係,日常生活早已在潛移默化間養成各種和賺錢、省錢、存錢相關的習性而不自知。

 

這些習性幫助我們在年輕時累積財富,退休後就可以不需靠工作持續維持生計,但除非很清楚人生階段目標,否則根深蒂固的習性不會因退休在一夜之間改變,生活也因此依然處處受到錢的影響和限制。

 

舉例,一個愛畫畫的人,年輕時為養家活口無暇追求理想,照說退休後有充足時間發揮天賦,卻因自認年紀已大,再努力也無法成名開畫展,或賣畫賺錢,於是不畫,生活因此缺少學習成長和有意義的追求。

 

有些退休族花大把時間投資理財原因也類似,退休理財必須保守,避免經常交易,許多人卻把鑽研理財和努力工作畫上等號,將緊盯市場和頻繁買賣合理化,結果不管賺錢賠錢,都賠上最寶貴的時光和心情。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做了會產生心流的志業,有人不計功利一頭栽進去做,有人斤斤計較回報不了了之,差異的原因經常是金錢價值觀,差異的結果則是整體生命品質。

 

延伸閱讀:
「中年就是開始練習放下!」牙壞了就補,錢賺了要花…老黑:不要跟風追潮,因為那是你的人生

 

10年前不想換電梯宅,80幾歲走不動才悔「有錢沒處花」…老黑:中年就要簡化生活,為老後預做準備

 

不自由的富人,是一種窮人

 

如果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財力足以應付支出,不需靠借貸或他人資助過日子,那麼,即使消費水準有高有低,多數台灣退休族應可算是財務自由。

 

除了消費水準,另一個差別是心理狀態,看別人經常遊山玩水,用名牌開名車,心理不平衡可以理解,但也有人明明口袋有錢卻想出各種理由不花錢,有些理由還好,有些看在外人眼中只是自我設限

 

照說個人選擇別人無需置喙,但邊不花錢邊抱怨,或邊羨慕嫉妒他人,那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知道幾位長者就是這樣,勸也沒有,只好耐著性子聽抱怨。

 

節儉和吝嗇只是一線之隔,年輕時夏天不開冷氣叫省錢,年長後夏天不開冷氣叫自殘;年輕時不旅遊叫延遲享受,年長後不旅遊叫浪費生命;年輕時奉養父母叫孝順,年長後供養成年子女叫想不開。

 

有句話說「不自由的富人,是一種獨特的窮人」,不是說別人怎麼花錢就要一樣花,每個人的經濟狀況和喜好都不同,但到一定年紀,如有能力首先要照顧好自己,財務自由了心卻不自由,是一種別人想幫都幫不了的貧窮。

 

作者簡介_老黑(田臨斌)

1960年生於台北,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還考上街頭藝人證,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並和另一半攜手從事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且將旅行經歷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1原文出處2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