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逝者

顯示第 21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1

難熬的「週年症候群」,親友溫暖送上關懷吧!50歲後有愛相伴,讓我們走得更遠,人不在、情更長

tCol 2019-11-29

許禮安

難熬的「週年症候群」,親友溫暖送上關懷吧!50歲後有愛相伴,讓我們走得更遠,人不在、情更長

這不只是「人在人情在」,更是「人雖亡,人情長存」的最佳典範。當悲傷找到宣洩的出口,生命可以更真實,而生活可以不那麼艱難,有愛相伴更容易度過。

閱讀更多

不是有墓地才會想起逝者…葬禮一場要花30萬,連骨灰都不留的「終極零葬」、解放子女重擔

tCol 2019-10-24

島田裕巳

不是有墓地才會想起 逝者 …葬禮一場要花30萬,連骨灰都不留的「終極零葬」、解放子女重擔

編按:一直以來,喪葬費用算是不小的經濟負擔。據統計,在台灣大約需要30萬或者更多……隨著台灣人對「身後事」的態度轉趨開放,台北市政府統計,民國103年起,參加環保葬人數漸增,樹葬最多、當人生的終點到來,讓一切「歸零」,也是葬儀方式的另一種選擇。

閱讀更多

安寧人間念真情

tCol 2019-10-14

凃心怡

安寧人間念真情

10月12日世界安寧日展開,世界各地關心安寧的組織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慶祝或舉辦宣導活動,在台灣,一場獨特的影書展正在熙攘的台北車站大廳揭開序幕,輕鬆活潑的電影、真情分享的專家座談,帶領有緣相聚在這個空間的民眾,看見更多生命故事。

閱讀更多

病患救成植物人,離世後家屬磕頭謝謝 黃勝堅:我放該放的手,心底為何無盡哀傷?

tCol 2019-08-12

黃勝堅

病患救成植物人,離世後家屬磕頭謝謝 黃勝堅:我放該放的手,心底為何無盡哀傷?

這個病人,四十四歲,體格很好,腦外傷住院。這個病人,我們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了,可是根據經驗法則判斷,以他的腦傷狀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他將會變成植物人,因為他兩邊的額葉都壞掉了。

閱讀更多

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6個觀念告訴你:容許悲傷存在,不必急著「好起來」

tCol 2019-08-05

愛長照

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6個觀念告訴你:容許悲傷存在,不必急著「好起來」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父母過世好難過、有罪惡感,該如何平復情緒?做對4件事,讓愛一直都在

tCol 2019-06-25

林靜君談心室

父母過世好難過、有罪惡感,該如何平復情緒?做對4件事,讓愛一直都在

「算命的說我命格六親緣薄,我同意。可是母親走後,我覺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活的。」M透露自己遲遲無法從喪母哀痛中走出來,甚至萌生厭世感。

閱讀更多

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讓父親走得安心!諮商心理師:這是最好的決定

tCol 2019-04-25

愛長照

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讓父親走得安心!諮商心理師:這是最好的決定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共識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閱讀更多

豪宅建築師林定三的追夢人生!漫畫、動畫、創作都難不倒他!

tCol 2019-04-10

許怡先

豪宅建築師林定三的追夢人生!漫畫、動畫、創作都難不倒他!

端著品茗杯,一手搖晃杯裡的茶湯,一手翻閱雜誌週刊,享受悠閒寧靜的半刻。正當進入黃金屋裡尋找顏如玉之際,「叩叩叩,許先生,有您的包裹!」

閱讀更多

「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請別責怪勇敢的自己

tCol 2018-05-21

愛長照

「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請別責怪勇敢的自己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共識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閱讀更多

失去至親好心痛...允許自己悲傷,不要急著要「好起來」

tCol 2018-01-23

愛長照、圖片來源:達志

失去至親好心痛...允許自己悲傷,不要急著要「好起來」

對於「失去」我們常常無能爲力,但在恢復期間,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即使失去的經歷已經改變了我們,不可能回到失落前的狀態,還是可以讓自己重新投入生活,包括找回規律的生活節奏、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