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健署統計,國內18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的人高達588萬人,人數隨年齡增加而提高,但20歲以上民眾近3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高血壓常被視為「沉默的殺手」,因早期無明顯症狀而不易發覺,病人往往是等到有症狀,或合併其他慢性病就醫後,才發現血壓早已超標,需要吃藥來控制。
預防高血壓除了飲食、運動、戒菸、減重、控制壓力,定期準確地測量血壓並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在有必要時隨時就醫,有可以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不過有些人進入醫療院所時,常出現所謂的「白袍高血壓」,即血壓會不自主升高,為避免血壓測量的結果不正確,國健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一年至少一次遵循「722原則」在家量血壓,測得的血壓值可以較貼近實際值:
●7天:連續7天量血壓
●2個時間點: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
●2次:每次量2次,取其平均值
「安心血壓站」打開健康任意門
健康署也發展「安心血壓站」認可機制,鼓勵各場域血壓的量測服務兼顧設備、環境與量測說明,以協助民眾量出正確的血壓值。未來民眾看到安心血壓站標誌,歡迎在開放時間入內量血壓!
目前包括統一超商7-ELEVEN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群益金鼎證券、臺灣企銀等單位皆表達願意投入,自主建置安心血壓站。並由國民健康署製作說明書及衛教素材提供場域推廣,強化早期預防與風險辨識,協助民眾正確量血壓、提升血壓健康識能,讓「量血壓」從一個行動,變成一種習慣。
▲聶雲與主持人表演血壓健康短劇。(照片/國健署提供)
延伸閱讀:
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量血壓攜手護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3年十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的標準化死亡率由112年的16.5%下降到113年的16.0%,是近年首見稍降,顯示國人對血壓控制與慢性病預防的努力開始展現成效。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配合定期在家量血壓或運用安心血壓站固定監測,是最基礎也最關鍵的健康守門磚。健康署邀請全民善用各企業好厝邊的服務,與家人一起守護血壓,遠離高血壓威脅,為健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