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折價券買了一屋子垃圾,還以為自己很會過日子!真正懂生活的人重質感,只在喜歡的事物上花錢

用折價券買了一屋子垃圾,還以為自己很會過日子!真正懂生活的人重質感,只在喜歡的事物上花錢

我見過,買了一屋子沒用的特價商品,卻還沾沾自喜的家庭主婦,她們的臉上沾滿了「幸福」的汗水,內心戲是:「你看,我多會過日子。」

我也見過,排隊搶購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清倉商品,卻還一臉興奮的年輕人,他們的語氣中夾雜著成就感,內心話是:「看看,我多會省錢。」

可這其中有一種隱形的危險就是,打折的衣服也會順便打折你的審美,低價的包包也將順勢拉低你的品味……

 

總嫌衣服不好看,是衣服錯了嗎?

 

橘子小姐有四個大衣櫃,裡面堆滿了新衣服。沒錯,是「堆滿」,而且都是新的。可她逢人就抱怨:「唉,我的衣服都不好看。」

 

身為一個工作了兩年的職場菜鳥,橘子小姐深信「我的形象價值百萬」。所以,她買衣服有大把的理由。什麼人靠衣裝馬靠鞍,什麼總穿舊衣服會拉低身價,什麼人不愛美,天誅地滅……

 

平心而論,這些理由都很合理,職場上的形象加分確實會有諸多好處。可她為此而買的服飾卻絲毫沒有說服力。

 

每次一有促銷活動,橘子小姐就大包小包地買。湊夠這一檔的滿額特價活動,就繼續湊更高一檔的。直到把當月的薪水砍去了一大半,直到信用卡刷爆了,她才心有不甘地說「等下一次活動吧」,或者「等下個月吧」。

 

她為數不多的理智是近乎極端的「貨比三家」。為此,她不惜搭上睡覺和敷面膜的時間,以及看書充電的精力。

 

她可以在網路上跟客服嘮叨一個小時,只為運費便宜幾塊錢;也可以為了某品牌的短襪在十幾個購物APP裡逐一比價,直到比出折扣最低的賣家。

 

結果呢?她花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卻只是買來了幾大櫃子最終都認定「不好看」(當然也不會穿)的衣服。

 

敢問一句,你是買東西的,還是做批發的?

 

看似不要錢的東西,不僅要錢,還沒什麼用

 

很多人買東西時,腦子裡會產生一種奇怪的邏輯:凡是看見了打折、促銷、清倉、拍賣等字樣,一律都當作是「這東西不要錢」

 

等到哪天清醒了才反應過來:看似不要錢的東西不僅要錢,而且沒什麼用

 

再問一句:你是喜歡這件東西呢,還是喜歡它在打折呢?人心都類似,都希望用更少的代價得到更好的東西。

 

但問題是,在你沒有足夠選購技巧和鑑別能力的時候,湊折扣多數等同於「用不到」,特價、拍賣更有可能意味著過時,甚至是劣質。

 

換言之,你只是分清了價格高低,卻忽視了價值大小。

 

如果你買一樣東西的參照標準不是我需要或者我喜歡,而僅僅是因為它便宜,那結果必然是,你會擁有一堆實際用不上、丟了又可惜的東西。

 

如果讓你激動的不是商品的設計、質料、功能,也不是它的修身效果或者舒適度,而僅僅是因為折扣划算,那麼你活該在一堆衣服面前揪自己的頭髮,「怎麼衣服都不好看啊」

 

買了一屋子沒用的垃圾,還沾沾自喜「我多會過日子」

 

我見過,買了一屋子沒用的特價商品,卻還沾沾自喜的家庭主婦,她們的臉上沾滿了「幸福」的汗水,內心戲是:「你看,我多會過日子。」

 

我也見過,排隊搶購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清倉商品,卻還一臉興奮的年輕人,他們的語氣中夾雜著成就感,內心話是:「看看,我多會省錢。」

 

這其中有一種隱形的危險就是,打折的衣服也會順便打折你的審美,低價的包包也將順勢拉低你的品味。

 

我的建議是,除非非買不可,除非你是抱著「就算不好看、不好用,我也認了」的心態,否則的話,暫時買不起的就先不買,不要退而求其次地買一個替代品,無論它們外觀有多麼相似,你使用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暫時用不上的就不要貪便宜。與其把時間用在尋找特價商品上,與其把金錢浪費在「用不到,也不喜歡」的東西上,不如多花點力氣去賺錢,或者把錢集中用在某一個自己很喜歡的東西上。

 

能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你不一定能做主,但和喜歡的物品在一起,你還是能夠決定的。

 

努力賺錢,也學著花錢,透過賺錢與花錢去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去感受生活的多彩與鮮活,而不是透過買一堆無用的東西來展現自己的精打細算,然後在一堆不喜歡的衣物面前愁眉苦臉。

 

因為貪便宜而買了不需要的東西,就像因為孤獨而接受了一個不喜歡的人,都算是浪費。

 

因為,便宜貨只是在付款的那一瞬間是讓人開心的,卻在使用的每一個瞬間都讓你不開心;好東西只有在買單的片刻會讓人心疼,卻在使用的每一刻都讓人覺得很值得。

 

換言之,好的東西往往只有「貴」這一個缺點,而便宜貨很可能就只有「便宜」這一個優點。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人生只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暢銷典藏改版】高寶出版,老楊的貓頭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