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情書、舊家電…放手斷捨離吧!清爽的中年生活,不在儲存多少東西,而是珍惜現在的空間

禮物、情書、舊家電…放手斷捨離吧!清爽的中年生活,不在儲存多少東西,而是珍惜現在的空間

就算自認不是感性的人,當你終於下定決心動手整理時,面對某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票根、卡片、禮物、情書、日記……,彷彿掉入時空黑洞,和那時候的自己相遇,瞬間淚眼婆娑,天呀,我怎麼能丟掉這些東西!

我們擔心丟掉東西,就是丟掉某部分的自己……

 

十種很難丟的東西,如何放手?

 

事實上,《簡樸生活的實踐》作者潔伊(Francine Jay)解釋,回憶、夢想和志向並不存在於物品中。我們擁有的東西並不等於我們,行為、思想和所愛的人才是。熱情已退的嗜好、未完成的志業,那些殘骸已經挪開,騰出空間給新的可能性。

 

不要害怕你還能夠擁有更多的美好,以下是十種幾乎每個人都很難丟的東西,以及如何放手,以下依難度依序列出。

 

1、卡片

 

每個人都喜歡收到問候的溫馨卡片,所以你可能保留了孩子小時候親手畫的母親節卡片、生日卡、日本友人的賀年卡或公司新人寫的感謝卡……,直到抽屜失控,你也必須承認,其實很少拿出來看。

 

建議保留一看到還是心生感動的溫馨卡片,剔除只有簽名沒有實質內容的,再剔除只是社交往來的卡片,它們不需要占用你的空間。

 

2、筆記、手帳、日誌

 

在雜誌社工作時,公司統一發放小筆記本,因為是藍色的,大家暱稱「小藍本」,從受訪者身上挖來的珍貴資訊,又一字一字寫下,也代表著自己努力的痕跡。

 

幾乎每個記者桌上都堆著小藍本。一方面感情上難以放手,另一方面,我們常陷入一種陷阱,萬一有一天還會用到呢?但如果真有價值,你早就將這些筆記內容寫成報導了,難道還留著當傳家寶嗎?如果還是覺得很珍貴,試著把珍貴的資料掃描保存。

 

而日誌記錄了自己一整年的來來往往,不只是日誌,而是生活的片段,你可以重新翻閱,感受那些點點滴滴,掃描想要保留的那些頁面,但相信我,你不會想做這件事。

 

3、旅遊紀念品

 

英文的「紀念品(Souvenir)」源自法語的「記得」的動詞。旅行時留下的票根、明信片、馬克杯、印有當地地名的T恤,還有特地扛回來的當地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心裡知道不會再去的遠方,這些紀念品都代表著當時的回憶。

 

紀念品很重要,但多數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變得稀鬆平常,更何況有時候,那些紀念品並不符合你家現在的風格,而且「記住,你家就是你家,你家並不是博物館。」整理師薩爾特曼(Lauren Saltman)對《家庭與庭園》雜誌說。

 

旅行已經變成你人生體驗的一部分,處理掉不再喜歡的紀念品,並不會抹去旅行的記憶。

 

4、禮物

 

丟禮物真的很難,因為我們的內心已經內建:「丟掉禮物是不可以的」。

 

提醒自己,禮物是表達送禮的人的情意,一旦禮物已經送出,收到的人感受到情意,禮物的意義就已經達成了。

 

現在禮物就屬於你,你有絕對的自主權,把喜歡的留著,不喜歡的送給其他喜歡的人,更是把大愛傳播出去,你絕對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5、漂亮的東西

 

有時候總是對漂亮的東西沒有抵抗力,但這並不代表具有一點藝術成分、手作或有設計感的東西,都應該放在你家占空間。

 

十年前買的手繪明信片,你現在已經沒有感覺;或當時被手作人理念感動所買的皮雕一直放在抽屜;或去花東旅行海邊撿的石頭,這些其實只是好看一點的雜物而已。

 

如果還能讓你悸動,帶來靈魂的安慰與滿足,它們應該被好好擦拭,放在家裡醒目的地方好好展示與欣賞,其他的應該讓它們離開。

 

 

6、個人成就

 

大學時和同組伙伴熬好幾個夜才做成的精彩報告;第一次參加路跑得到的獎牌;公司獎勵的「最佳員工」獎牌……,這些高光瞬間令人難忘,我們的一生好像一直累積這些東西。

 

附加在這些物品上的情感和記憶,讓我們很難脫手。告訴自己,路上還有更多花兒在等著你,未來還有更多的高光時刻,讓你閃亮的是現在努力的自己,而不是過去的那些物品。

 

7、買的時候很貴的東西

 

那台攪拌機看廣告時覺得很實用,但買回來後沒用幾次;那套穿去參加閨密婚禮的洋裝,當時可是咬著牙買的;保健食品真是不便宜,但常常忘了吃,還塞在食物櫃。

 

每次整理時,看到這些昂貴的雜物,總下不了決心,彷彿還擁有它們,就不算浪費。

 

沉沒成本偏誤(sunk-cost bias)是指我們在對擁有的物品估價時,往往會高估它的價值,也因此很難擺脫它們。

 

更何況,錢在結帳時,就已經花出去了,如果往後不用,就已經浪費了,如果你還持續擁有,你還付出了保存、維護、清潔的成本。總之,至少你明白你家一坪值多少錢,這些東西就一直占著這些坪數,以及讓你不開心。

 

8、舊電子產品

 

對許多人而言,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如同伙伴,曾經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你已經升級到新的手機、平板或筆電,這珍貴的物品只是在櫃子裡的角落,況且也有些電腦螢幕打開有線條或有些按鍵要死命按字才出現。

 

原本的資料基本上都可以轉移,捨棄它們只是有情感上的不捨,建議只保留前一個電子產品,不需每一代的手機都保留,遠古的MP3等可以心存感謝地釋出。

 

9、照片

 

傳統照片愈形珍貴,畢竟我們已經很少沖洗出紙質照片了。雖然自己並非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那些家族照片還是會激起溫暖、歡笑、悲傷等各種情緒。

 

問題是,如果不整理,照片有可能經歷受潮、褪色、蟲咬等風險,珍視的照片應該考慮數位化將它們保存下來。照片裡有人頭被切掉、模糊、重複、帶來負面感受的照片,率先處理掉。

 

10、孩子的東西

 

當你好不容易動手斷捨離,看到小孩幼稚園時畫的媽媽畫像,你融化了,斷捨離的決心無影無蹤。

 

「我愛我的孩子,但我要保留他的乳牙到多久?」《費城雜誌》上作家高麗特(Emily Goulet)這樣寫道。如果孩子還住在家裡,你可以請他幫忙判斷哪些真的重要,如果孩子已經離家獨立生活,就由你自己決定哪些最珍貴。

 

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我們保留了什麼東西,而是我們如何活,珍惜你的現在、你的空間,用來實現自我,而不是用來儲藏不再需要的羈絆。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慢捨離:放慢整理的節奏,100件清單跟著丟,不急不躁不復亂,還你清爽富足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黃惠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