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9日
黃佩如
「唉唷!她哪件衣服配哪件裙子,還有搭什麼包包,都是一套一套的。」、「她啊!週一及週四固定摸八圈麻將,週二固定去美容院做頭髮,週三預約做指甲,週五和朋友喝下午茶。實在忙得很!」 老王退休後,每天去公園上班,和老戰友或新朋友邊聊政治、一邊運動,結束再結伴吃早餐。早飯後就是以棋會友的時間,直至中午,大夥才各自回家。午後,則觀人下棋或參加棋局,經常邊切磋棋藝邊談著自身年輕時的豐功偉業。這幾款生活方式,是幾位快樂的長者,與我分享他們如何安排日常生活。 來談談「愛美」這一位長者,她是一位風韻猶存高齡九十四歲的老太太,年輕時就貌美,到年紀漸長,沒有一刻是不愛美的,每日如負有重責大任般,讓自己漂漂亮亮出門。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9日
黃佩如
識得一位長者,他的妻子因罹患精神疾病,經常忘記人、事、物,長者不以為意,因為妻子的症狀除了善忘,對他們的生活並無造成過多困擾。因此我看到此位長者,日子不但過得並不憂愁,還笑口常開。記憶中,夫婦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那位男性長者七十多歲,體型跟舉手投足看起來像四、五十歲,婦人六十多歲卻貌似三、四十歲。 這的確令女人羡慕極了,因為大多數女人千方百計想保有年輕,婦人卻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靑春。雖然,夫妻倆生活並不富裕,但能感受到他們生活的樂趣及知足。猜想其背後原因,男性長者可能是「什麼都不計較」,他的妻子則是「什麼都不記得」。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5日
黃佩如
婆婆談到人際問題時,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乍聽這句話,別無它想。隨著邁入中老年,覺得是至理名言,我們理應無論遇見誰,都客客氣氣、不能粗鄙,即便是對待兒女。在我們一生的旅程中,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會成為莫逆之交,有些只是點頭之交。而這些人物在生命中,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相信你也會知覺,他們在生命中會隨時間的推移,站在不同的位置。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5日
黃佩如
總是告訴朋友:「人終究要面對一個人的生活。」友人回應:「你有老公、孩子、朋友不會一個人啦!」極少人相信,不論你多怕,最後仍要獨活。出生時不也是一個人? 在母親的肚腸中,獨食也獨寢活了十個月,隔層肚皮外面都是人,也不曾與肚皮外的人對話啊!如此想來,人應該是能適應孤獨的。當獨自相處的練習量夠,你將無入而不自得。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5日
今周學堂
錢夠用就好。退休前要好好工作賺取資本,學習投資理財而致富。不懂的東西不要亂投資, 投資要量力而為不要想一夜致富。退休後,財務上要保守應對。終身學習是關 鍵,培養帶著走的能力,人生才會多采多姿。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3日
翁申霖
北部有「反光鏡菩薩」張秀雄,那麼南部則有「爆閃燈阿伯」陳信志,替夜歸民眾點亮一盞盞照亮前路的燈。今年68歲的陳信志,在屏東、恆春一帶已「點燈」13個年頭,甚至施工範圍擴及雲林、嘉義,13年來自掏腰包在危險路段裝設爆閃燈,為的就是希望降低車禍事故發生,「趁著身體健康,能做點有用的事,已經很開心」,行善不假他人之手的陳信志這麼說。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2日
黃佩如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二○一八年我國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而人類平均壽命在過去一百年間,整整增加了三十歲,這增加的年歲就成「第三人生」。 根據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Edward Kelly)提出「第三人生(Third Act)」的概念,每個人只要活得夠久,都會有第三歲月;但不是活得夠久,都會有第三段人生。所謂第一人生就是成長學習被照顧的階段,第二人生就是成家立業,工作家庭兩頭忙的階段,第三人生是退休,孩子長大離家,我們能卸下照顧者角色後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1日
黃佩如
淸早傾聽窗外的鳥囀,赫然發現:我是渺小的人類,天地一沙鷗。人除了生理基本需求外,有別於其他物種的是:我們具有人生觀,又慣於傾盡一生追逐俗世目光中的自己。事實是,別人眼中從來不是期待中的自我,若剛好是,那可眞幸運!你已成就自己。但也可能,我們從未去成為自我夢寐以求的樣子:想成為畫家就揮起彩筆;想當作家就書寫生命;想欣賞美景就始於足下。定格檢視,自我從來不是給別人看的。在我短暫的類退休時光裡,曾在靑燈下向佛懺悔,原來我錯過想要的人生整整四十八個年頭啊!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0日
郭美懿整理
「養兒防老」觀念已逐漸改變,許多人覺得晚年就該照顧好自己,別給兒女添麻煩。但日前有一位婆婆在《匿名公社》發文,表示年輕時也曾苦於婆媳問題,所以老大結婚後就不干涉他們生活。沒想到丈夫過世後,兒子和媳婦買房搬出去住,竟因她只資助100萬頭期款而讓媳婦不開心,在背後控訴她「控制兒子、霸佔公公遺產」!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01日
郭美懿
德國是歐盟國家中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被冠上「歐洲老人院」之名,老人程度有多嚴重?從數據來看,1950年德國1950年每百位居民僅1位是80歲以上老人,至2020年則銳升為每14位就有1位年逾80歲,推估至2050年,這個數字更將上升到每10人就有1位超過80歲。 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德國政府早在1994年就設立「聯邦家庭事務、資深公民、婦女及青年部」因應,希望透過社會政策的制訂提早因應。在《動腦雜誌》舉辦的「2022國際創意論壇」中,特別邀請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陶艾瑪 (Dagmar Traub-Evans) ,分享德國如何回應人口變遷問題。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29日
朴京玉
老公退休2次了,第一次是53歲,當時是在大企業擔任職員2年後離職,而且是臨時職員。隔年若是臨時人員名單上沒有他就等於是光榮退休,我們兩夫妻早預料到該年會退休了,當時老公是分店長,該職位不會受業績好壞影響,兩年後就一定得離開(以前的分店長也是工作1~2年後就離開)。但就算知道此一事實,也沒有特別的應對方法。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27日
陳亭均
2022/6/27編按:第3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本週六(7/2)舉行,史上最年輕三金(金曲、金鐘、金馬)得主盧廣仲,二度挑戰歌王寶座! 他時隔5年推出《勵志論》入圍4項大獎,包括最佳華語男歌手獎、最佳編曲人獎、最佳作曲人獎以及最佳MV獎。他說,《勵志論》做了很多挑戰,因此他每項獎項都想拿、這也是對團隊的肯定! 談到盧廣仲,這位給人感覺質樸、沒有半點明星架子的歌手,他的創作、他的人生觀,與他從小在台南鄉下和公嬤叔伯、數代之間的互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 (原文刊載於2018/2/12,更新時間為2022/6/27)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6日
枡野俊明
相撲界史上第三位完成三十一次優勝的名橫綱千代富士貢,因其精悍外貌而被稱為狼,他在引退記者會上留下了「體力的極限」這句話。各位腦中是不是也曾閃過這麼一個念頭:「我的能力也差不多到達極限了吧?」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5日
王琄
最近因為看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為何?進而發現他七十三歲的母親梅伊.馬斯克的人生更加吸引人。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0日
林靜君談心室
在後疫情時刻,阿季接獲公司派令駐點柬埔寨協助建廠,她有點猶豫,自己已經50+,不去,大概很難繼續在公司待下去,去了,困惑這樣拼命的意義在哪裡?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8日
金原姬
在我離開法國尼斯的錫米耶街區,走向尼斯城的途中,望見一位身材嬌小的東方老奶奶,身前身後都背負著行囊,快步走著與我擦身而過。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於是開口向她搭話道:「安妞哈誰唷(您好)?」不知是否明白了我的問候,她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說道:「哇搭系、逆轟晉(我是日本人)。」她看上去大概年屆七十,行色簡樸憔悴,似乎已經旅行很長時間了。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7日
林靜芸醫師
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7日
金原姬
我在護照到期前六個月左右就前去申請換發。負責的職員詢問,近來新推出的護照有兩種,一種較薄、一種較厚,問我要選哪一種。我毫不猶豫地答道:「請給我輕薄的。」人一旦上了年紀,就討厭厚重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7日
金原姬
但凡上了年紀,出遠門也好、離家也罷,只要想嘗試一些新鮮事,人們似乎往往認為,年邁的身軀就必須為了餘生戒慎節制。然而,若索性當作時日無多、餘途短暫,哪怕年老力衰也要盡情走跳一回,這麼一想,就能遇見截然不同的世界。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31日
沈熙正
在網路書店的搜尋欄內輸入「四十歲」這個單詞的話,就會發現光國內書籍類中就足足有三萬多本,範圍則從自我開發類到小說類應有盡有。由此可以反推出有多少人正在苦惱著「四十歲之痛」。當年三十九歲的我,面臨即將到來的四十歲也是如此。雖然說如今是可以活到一百歲的時代,四十歲根本還不到人生一半,但這個說法我完全聽不進去。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6日
潔媽
某天看到一篇有關隋棠的新聞報導,文中隋棠感嘆:「不知是不是每個媽媽都曾因為愛孩子愛到再也想不起自己的夢想。」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3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很多人認為「樂活」就是第三人生該追求的目標,因為很多人連這一點都很難做到。如果你已經做到樂活,還能做一些對文化、對地球更有意義的事,不是更好嗎?如果你做的事很有意義,那就比樂活的境界更高。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0日
粉圓妹
最近有網友說我不買房是魯蛇觀點,我看了哈哈大笑,如果43歲擁有千萬退休金的人是魯蛇的話,那全台灣90%的人都是魯蛇了。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0日
曲全立, 趙文豪
每一天的開始都像轉動的發條,從黑夜逐漸調亮。天亮以前,我通常已經醒來,並開始做了不少事情。每天能夠醒來是幸福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8日
洪雪珍
在高薪營的課堂上,我都告訴學生,追求「職涯好運」前,請先避免發生「職涯噩運」,因為一個噩運會毀掉你幾十年的好運。特別是中年人,你的青春不再,跌倒後翻身不易,毫無本錢浪費,尤其要步步為營,不要踩雷、不要掉坑,否則極有可能前半生的努力奮鬥付諸一炬,連哭都不知道跟誰哭去!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05日
陳業鑫 律師
「主管連二年把我的考績打乙等,我就被列入不適任員工被資遣,這樣合法嗎?」 「PIP的項目還一直墊高,這樣合理嗎?」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27日
邱文仁
年輕時可能因為缺乏經驗,輕易信任他人而受騙,孰不知,年紀大了也可能誤判情勢,誤上賊船而受騙,被傷害!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21日
田臨斌(老黑)
將家人連結在一起的不是血緣,是相互之間的尊重和喜悅。 —巴哈,小說家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20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進入第三人生,能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就是「分享」經驗來幫助別人。演講、寫作都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我認為就算你做不到這兩件事,何妨就寫在臉書上,甚至成立一個粉絲專頁呢? 樂活大叔施昇輝細數身邊的熟齡書寫者,他們透過各種形式分享自己對老後、退休的生活與想法,在進入第三人生後,為生命開啟精彩篇章。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20日
林依榕整理
你看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嗎?劇中描述一名年過70歲、曾是工廠老闆的銀髮族,為了找回生活熱忱,重回職場與年輕一輩奮鬥、磨合的故事。在現實中,也有不少銀髮族想重回職場,但因為不熟悉基本電腦操作,導致困難重重。 不過,有網友分享完全相反的例子,這位66歲科技業「台灣超強阿公」,曾在美國矽谷當主管,因不想退休跑到第一線當助理工程師,卻因能力太強「功高震主」被開除。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18日
鍾灼輝
回顧一生,我都在衡量自己人生的成就得失。這時才發現,原來生命中每樣人事物都是以時間計算的,譬如花了多少時間完成了多少夢想,每段關係占用了生命中多少光陰等。 但我卻突然感到自己對時間的價值概念非常陌生,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我早習慣了以金錢物質來衡量每項人事物的價值 。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28日
郭美懿
儲備足夠的退休金是不少人的煩惱,但在不投資的情況下,一個平凡上班族如何在51歲之前,輕鬆還完近千萬公寓房貸、並累積2千萬存款提早退休?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23日
粉圓妹
前陣子媒體報導,有「最美麗的主持人」之稱的白嘉莉小姐在台灣飯店定居,不買房以飯店為家,跟粉圓妹現在的生活方式非常相近。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22日
郭美懿整理
有「14A總裁」封號的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近日換屋,高齡83歲的他從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的老公寓,搬到每坪近150萬元的電梯大廈裡,強調換屋並非投資,而是考量年紀大了,想換到有電梯的房子。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14日
謝冠賢, 李淑芬
按理說,臺灣的銀髮族或是樂齡族這一群人,已走到人生下半場,也已累積了一些財富與人生經驗,應該是身心靈最自由自在,最能做自己的一群人。若您仔細觀察周邊朋友的樂齡或銀髮族朋友,您會發現,其實不然,他們仍有諸多問題需要面對。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11日
老黑看世界
有些人愛旅行卻因為害怕語言不通,食物不合,迷路找路,被偷被騙,水土不服等,而受到許多出行限制;另有些人似乎不管去哪都通行無阻,旅途中碰到問題也都可以想辦法解決。
閱讀更多
2022年02月18日
林靜芸
阿本是我的醫學院同學。念書時,平日他忙著踢足球、打橋牌、追女孩,總要到期末考前那兩個星期,才會出現在教室。他嘴巴很甜,總能說動我借他筆記,陪他念書,做他的私人家教。
閱讀更多
2022年02月09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某個周末,我為了宣傳新書《ETF實戰週記》,在出版社安排下到高雄辦新書分享會。我在高鐵上決定利用工作空檔,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上,幫好友胡川安的「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募款。 該基金會成立宗旨是在照顧喜憨兒,目前共收容了好幾百位。近年許多憨兒因逐漸年老,常有被家人棄養的情形,為此他們特地成立了一個「憨樂生活村」,為這些重癱憨兒建一個終身之家。這是一條漫長之路,如何籌措經費來源,成了當務之急。
閱讀更多
2022年01月26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誰說朋友一定要志同道合?其實只要氣味相投就好了。 第一人生是我們在求學的階段,所交的朋友幾乎都是志同道合,也比較有共同的興趣。老師甚至還用「友直、友諒、友多聞」,或是「三人行,必有我師」來指導我們的交友之道。
閱讀更多
2022年01月07日
福澤喬
七十四歲的知名作家坂東眞理子,出版的《女性的品格》銷售已突破三百萬本,是日本超級暢銷書。她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從政府機關退休,受聘到昭和女子大學擔任教授,三年後升任校長,現在是昭和女子大學的理事長兼校長。 近年來她積極提倡「老活」的概念,並撰寫了《老活的建議,如何開始?如何繼續?以及如何修正?》(老活のすすめ はじめること 続けること 見直すこと)一書,談到很多人以為年紀過了六十歲,人生就開始走下坡路,其實並非如此! 在她的觀念裡,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很長,男人可以活到八十一歲,女人可以活到八十七歲,就算回頭看五十歲的自己還很年輕呢!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30日
譚艾珍
敬老票通過捷運閘門、公車感應器的時候,會發出嗶嗶嗶三聲,很多老人說這是「三聲無奈」,我說不是!這哪有無奈呀?這是「三聲福祿壽」,是一種祝福的聲音。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9日
福澤喬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原本打算撐到公司營收轉黑字再退休的中年上班族們,心想若不趁著這波優退方案拿到一筆退休金,接下來情況會不會變得更糟糕呢?搞不好最後連退休金都拿不到? 只是這群40、50歲的中年大叔們從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大公司裡工作,優退之後要做什麼?往後,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的時間要過,該如何謀生?到底要不要創業?如果沒想清楚就冒然行動的話,這場人生賭注的風險似乎太高了。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7日
好房網News 記者 黃暐迪
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2014年買下北市大直水岸第一排豪宅「代官山」9樓戶,坪數77坪另外有3個車位,總價1.9億元換算每坪232.7萬元成交,房子登記在老婆彭淑惠名下。 鄭弘儀對投資理財很有概念,在買下「代官山」前,與妻小住在新北市新店山區別墅「青山鎮」,房價從完工的1500萬元到3500萬元,一路漲到6千萬元甚至破億都有。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5日
財訊文/蔡百蕙
在接觸健力之前,許美雲是完全不運動的家庭主婦,156公分的身高,卻重達85公斤,她如何靠著健力運動翻轉人生?又如何開啟一段破紀錄之旅呢?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3日
老黑看世界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所謂的人生, 是在踏出你的舒適圈後才真的開始) – Neale Donald Walsch.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17日
粉圓妹趴趴走
提早退休的人,一定會面臨到的問題,原本密切往來的朋友、同事都還在工作,只有自己是閒人,他們會遠離你,可能會認為你還這麼年輕就不去上班工作,就是懒惰、逃避、愛玩…等等。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30日
柳韓彬
我和已退休的母親經常一起討論,退休後的生活要怎麼過才不會後悔。母親忙碌了一輩子,在五十五歲時退休,這麼長久的歲月中,母親的自我既被「工作」綁住,也被某某某的「媽媽」所束縛。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26日
粉圓妹
很多人好奇,退休生活怎麼安排? 那天去電視台節目錄影,自由女神說「43歲退休,時間太多怎麼打發!?」 我完全沒有這個困擾,要做的事、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退休前,我就意識到,長達30~40年的空閒時間,一定要好好安排把自己過得精彩!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