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8日
老黑看世界
旅行諺語:Why do you go away? So that you can come back. Coming back to where you started is not the same as never leaving. 你為什麽要離開?因為這樣才能回來。離開後再回到原地的感受,和從未離開大不相同。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1日
吳若權
在生命面前,沒有人是強者。現實生活裡愈是意志堅強的人,將愈早體驗這個無奈。承認自己的極限,順服於生命,我們才會開始學習如何和自己相處,讓種種壓力來去自如。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0日
林暐鈞
20210426編按:83歲英國男星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以《父親》(The Father)中的失智老父,拿下從影第2座奧斯卡影帝獎座,創下最高齡奧斯卡影帝得主紀錄,距離前一座小金人時隔近30年,他當年以《沉默的羔羊》經典人魔一角在奧斯卡稱帝。 在《父親》預告片中,安東尼霍普金斯所飾演的「安東尼」,一開始就自述:「我出生於1937年12月31日,星期五。」就跟他本人的生日完全一樣,同時他也透露:「我現在已經超過我父親過世時的歲數。我從一開始就能理解安東尼,這就像是在詮釋我的父親。」 雖然《父親》這角色是為安東尼量身打造,但最大的差別是現實生活中,他並沒有失智症。安東尼曾說,說不定因為拍這部片能避免失智! 而當他被問到是否有退休打算?安東尼說:「一旦我放棄事業,我就會死掉,所以必須當個老戰士!」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16日
老黑看世界
旅行諺語:Two Of The Greatest Gifts We Can Give Our Children Are Roots And Wings. 我們能给予子孫兩個最大的禮物是:根和翅膀。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12日
朱全斌
人生在世與數不清的人結緣,但是唯有老同學最可以跨越時間的阻隔,即使數十年未見,在重逢時依然能夠迅速地親熱起來。因為不是功利之交,老同學相聚純粹是為了延續老情誼,找樂子,因此也是適合一起吃飯的人。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9日
朱全斌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除了家人、同事、工作關係,也會跟不同的人相遇,我們跟這些人的緣分有長有短,有的會成為很久的朋友,有的只會陪我們走一小段路,但是無論交情深淺,我們的人生旅程都因為有他們而不孤單,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要如何才能跟這些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關係呢?一起吃飯往往扮演著最佳觸媒劑的角色。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9日
老黑看世界
受制於人的日子過去了,你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不用看老闆臉色,不需和同事客戶勾心鬥角,不用煩惱業績死線,不再被手機信息追著跑,只要你願意可以什麽都不做!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7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上個月,我去參加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在台中中央書局所辦的「週三讀書會」的演講。詹董事長將用連續10個星期三的晚上,在該處導讀10本經典小說,而這是這個活動的第一場,導讀的是大家小時候都把它當作是兒童讀物的《魯濱遜漂流記》。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1日
劉秀枝
既沒有年輕人的精力去泛舟或登百岳,也不時興上健身房練肌肉,像我這種喜歡親山水、接地氣、舒心、健身、練腳力的銀髮族,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起小背包,和三兩好友到家附近的小山丘健行。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31日
劉秀枝
我最近動了「白內障摘除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手術順利且成功,但有些感悟,想跟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29日
劉秀枝
以前在醫院工作時,無意中聽到有人說我是個好醫師,就很開心。退休後,跟團旅遊,常聽到初識的中年人說:「真希望我將來老了,能跟你一樣。」雖然覺得自己沒有很老,也很高興。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26日
劉秀枝
打開電腦的日誌檔案,在每天必做的六個項目中,記上一兩句,完成我的睡前作業,才心懷感恩地安然入睡。 這六個項目是:運動、心智、愛己、利他、應做和感恩。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22日
劉黎兒
許多人認為單身者因為沒有家庭,比較不負責任,但是許多單身朋友長年對世間這種誤解非常生氣,他們說:「我一個人生活,單身戶也是一個家庭,也要煮飯洗衣,也是要撐起來才活得下去!」或是「我的人生我自己承擔,一點也不會麻煩別人,還有比這更負責任的嗎?」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19日
老黑看世界
過去當街頭藝人時,偶爾會碰上類似這樣的問題:你以前是外商公司總經理,現在站在街邊唱歌,請問如何調整心態?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17日
古堅純子
靠著「熟前整理」減少物品後,就得開始養成適量調整物品的習慣。所謂的「適量」因人而異,我建議各位要具備「框架概念」。從整理的觀點來看,如果能將物品數量控制在家中「框架」(也就是「收納空間」)的七成左右,就可說是適量。如果使用到百分百的程度,東西馬上就會滿出來。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12日
施昇輝
某個傍晚,我去上知名作家李偉文主持的廣播節目。錄音前,我跟他說,這是我今天的第三個行程,錄完之後,晚上還要去某大學演講。他問我,前兩個行程是什麼?我說中午和幾位久未謀面的前同事吃飯,然後去看金馬國際影展的一部電影。他說,這兩個怎麼能算是「行程」呢?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03日
岳曉琳
現在我身邊好多人說:岳老師,為什麼我發現你變美了呢?回頭看看我10年前的照片,確實,現在的我要比那個時候漂亮一些。因為自己會打扮了,有自信了,但是現在的我比那時候胖了。這就是時光帶給我的美。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26日
古堅純子
只要開始進行「熟前整理」,就能夠描繪自己未來想過的人生。整理物品,其實也等同於整理內心。在我的客戶之中,不乏失去人生目標、陷入自我忽視(self-neglect)狀態的人。所謂的自我忽視,就是指對自己的生活漠不關心,導致生活環境與健康狀態惡化。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22日
施昇輝
二〇二〇年九月,我破紀錄地發表了十五場演講,其中有公家機關、電子公司的內部演講,也有不同單位邀請我進行對外公開演講,主題當然都和「投資理財」有關。為什麼如此密集?因為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很多排定的演講都被取消,所以延到了九月分。 很多朋友不解,為什麼我要這麼拚命賺錢?這樣怎麼還能稱為「樂活大叔」?我覺得大家都有所誤會,一來我大部分的演講邀請來自公家機關,車馬費並不多,談不上「賺錢」;二來我在第三人生最愛做的事就是「分享」,而演講當然是個最適合分享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18日
施昇輝
某個周五清晨,太太要搭早班車回台東探望她的父親,直到周日才會搭末班車回家,回到台北已是周一凌晨。她出門前問我:「這三天,你可以一個人過日子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可笑,就回她:「當然可以。」但是,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有把握能夠一個人度過三天嗎?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05日
施昇輝
第三人生,不是用來每天緬懷過去的豐功偉業,也不是用來重複過著相同的生活。這時,我們一定要繼續前進,開始做一些以前想做卻沒做,或是從來沒想過要做的事。此時累積的「第一次」愈多,第三人生就愈精彩。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03日
皮耶洛‧費魯奇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很討厭自己的工作。 他是個石匠,為一份微薄的薪資從早辛苦到晚。「這種生活太可怕了」他想。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7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有一位好朋友俞國定最近從董事長高位退休下來,開始過平凡老百姓的生活。他前幾天在臉書上,分享了他從洗碗中得到的快樂,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他是這樣寫的: 沒有常態的工作之後,在家時間變多,找到存在感,成就感變成重要待辦事項。 洗碗,我發現真是榮耀的偉大工作,一小時之內,可以把剛剛好像被炸彈轟過的料理台和洗碗槽裡,油膩碗盤、濁污鍋盆和殘葉敗肉一片狼籍,變成明亮潔浄乾爽的宜居環境。 多洗幾次之後,在家裡的地位也提昇不少。生活比以前踏實多了,至少吃的安心,睡的安穩。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5日
和田秀樹
當年齡隨著歲月增長,欲望也會逐漸減弱,不僅食欲和性欲會降低,連成功欲或支配欲這類社會性的欲望也會跟著消退。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2日
偉文隨筆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西蒙波娃認為這是很老套的描述,因為自古以來,在繪畫或各種作品中,都一再重複著這個老調。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2日
張薇薇
身為張迷與旗袍迷,我有一件白色滾黑寬邊、七分寬袖的旗袍上衣,就是仿張愛玲的一張老照片。我愛旗袍,收藏近百件,任何場合都能找出適合的旗袍裝扮,這份愛,不僅是真心體會旗袍之美,更蘊含著對母親的永遠思念。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0日
張薇薇
不管吹風下雨大太陽,退休後我雷打不動常常要去的地方就是傳統菜市場,雖然張郎老是碎念,但我就是不管,大雨中穿著漂亮的雨衣雨鞋逛菜市場,多麼有情調啊,就算只買回兩根新鮮小黃瓜也心甘情願走一遭。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9日
盧建彰
女兒願剛上幼兒園時,為了增加她上學的動力,我們每天都會聊天。 「妳好好噢,有三位女老師。」 「對呀。」 「那妳知道妳還有幾位女生同學可以認識嗎?」 「幾個?」 「全班有十八個女生,扣掉妳,還有十七個可以認識。」 「可是,我也想認識我自己。」 對耶,她說完後我才想到,她是對的,我們成天只想到要去認識世界上其他的人,卻忘了好好認識最重要的人。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5日
張薇薇
每年過年,杯觥交錯、菜餚滿桌、充滿親朋好友豐盛恩情的新年假期將接近尾聲時,我總暗自心情低落,因為過完年,一切將回歸正軌。但之於我,什麼才是正軌?每日勞碌奔波於高壓職場與家庭之間?經常為小事抓狂?逢空就要用不停的活動與勞動填滿空隙? 我曾期許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但白白虛耗了多年,卻還是終日不休,汲汲又營營,無所適從。曾看過一本書:「修行的重點不是你跟誰學過、什麼人到過你家……。」往臉上貼金不代表自身是金,要真正對自己有幫助,必須有志氣發誓願破除心中的執著,從生活中觀照自己的妄念,慢慢將之放下,就是「滅去心頭火自涼」。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5日
皮耶洛‧費魯奇
有沒有一種人可以稱為喜樂專家的?我相信有而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最當之無愧的就是羅貝托·阿薩吉歐力。綜合心理分析的創始人。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3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絕大多數有關熟齡書寫的文章,都以強化心理建設為主軸,例如「做自己」、「為自己而活」,但很多客觀條件卻讓一般人很挫折,所以我想從現實面來探討一個完美的第三人生是否可行?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08日
粉圓妹
今天打開FB超多人在談論這個流行話題:「月薪3萬元 vs 月薪25萬元的煩惱,會一樣嗎?」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08日
加藤惠美子
擁有少量優質物品的生活,也就是環保的生活。無須特別節儉,用心在食衣住方面找到環保生活感,自然就不會浪費金錢、浪費物資,還能提高生活品質。 最重要的是找到材質佳且自己可以接受的物品。材質佳的物品只要細心打理,就能夠使用很久,因此儘管一開始價格有些昂貴,以結果來看還是買得很划算。 然後,最要緊的就是要少丟東西。過去一般人以為「用完即丟」是生活富足的表現,但是到了現代,具備知性的人會對於丟棄這個行為,也就是由自己製造出環境廢棄物的行為,感到罪惡。 材質佳的物品不僅使用年限較長,在它原本的任務結束之後,還能夠轉變成其他物品繼續延長生命。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06日
風傳媒 / 周岐原、王海咪
70年次的巫明帆,2012年10月,買進人生中第一張股票。憑著物理人的直覺,堅持價值投資就是正確的道路,他秉持不看盤,不看線,不追籌碼的極簡股票投資操作,牢抱「人棄我取」的冷門股,進入股市只有8年時間,已經累積千萬資產,年領息近40萬。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05日
平松類
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容易把「我已經沒幾天好活」、「我都已經一隻腳踏進棺材了」這類喪氣的話掛在嘴邊,偏偏他們反而是最重視養生,會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乖乖遵從醫囑服藥、會限制鹽分攝取的一群人,而我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04日
平松類
常聽到單身的人,來到四、五十歲以後,忽然開始擔心起自己的老後生活,糾結點在於「害怕一個人孤伶伶死去......」。放心吧,任誰都是一個人,但並非孤伶伶。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31日
郭葉珍
隨著與自己的連結越來越深,我感到越來越安定,孤零零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感覺越來越淡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