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早餐

顯示第 2512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殺人兇手!都是你們害死爸的...」2例子告訴我們:家裡面誰最笨?付出最多的人最笨

tCol 2019-10-09

大師兄

「殺人兇手!都是你們害死爸的...」2例子告訴我們:家裡面誰最笨?付出最多的人最笨

總是為家裡付出,照顧弟妹、孝順爸媽;人到中年,成為父母的照顧者,不料卻被兄弟姊妹辱罵:「殺人兇手!」照顧者付出了一大半輩子,奉獻的熱忱瞬間冰凍至極。付出照顧被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換來群起的掌聲,而是無情的責備。心裡面哀號:「我這麼努力付出照顧,到底是為了什麼?」家裡面誰最笨?一面倒付出照顧最多的人最笨...

閱讀更多

40歲後記憶越來越差?別擔心,你不是真的忘記了,預防退化「四方法」揪出健忘元兇

tCol 2019-10-08

羅布列

40歲後記憶越來越差?別擔心,你不是真的忘記了,預防退化「四方法」揪出健忘元兇

如果你在接收訊息時缺乏注意力,代表你對想要記住的內容沒有形成清楚的認識。然而發展這種清楚的認識非常重要,日後你才能回想起來,否則回想的時候會變得像霧裡看花一樣,細節模糊不清。如果你經常失去焦點和注意力,首先你需要的是克服這些問題,記憶力才會改善。

閱讀更多

拼命吃鈣片卻沒真正補到鈣?醫師3招正確補充鈣質

tCol 2019-10-07

林芷揚

拼命吃鈣片卻沒真正補到鈣?醫師3招正確補充鈣質

台灣人普遍缺乏鈣質,許多民眾以為有吃鈣片,或有吃高鈣飲食就有效。事實上,若補鈣沒有天天持續,效果將大打折扣。

閱讀更多

大腸癌元凶!癌症研究證實:愛吃4食物易致癌,千萬少碰

tCol 2019-10-07

NOW健康

大腸癌元凶!癌症研究證實:愛吃4食物易致癌,千萬少碰

培根、火腿及香腸等讓人食指大動的美食,也是致癌物、大腸癌元凶!英國媒體報導大腸癌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TO公佈容易引起大腸癌食物,將把培根、漢堡和香腸等加工肉,列為與香菸、石棉、砷(砒霜)等同等級的致癌物,引起廣大饕客譁然。

閱讀更多

活到100歲,看起來卻只有50歲?別懷疑,真的會發生,西藏名醫:從現在開始做「這件事」

tCol 2019-10-05

洛桑加參醫師

活到100歲,看起來卻只有50歲?別懷疑,真的會發生,西藏名醫:從現在開始做「這件事」

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活到五十歲,看上去卻像是一百歲這麼老,表示他身體裡自由基佔上風。第二種是活到一百歲,看起來卻只有四、五十歲,這表示他身體裡的Sirtuin確實有發揮作用。若要我選,我要當第二種人。

閱讀更多

吃2顆水煎包,血糖就超標?控血糖別做錯這3件事

tCol 2019-10-03

林芷揚

吃2顆水煎包,血糖就超標?控血糖別做錯這3件事

血糖控制不好,當心糖尿病失控,面臨洗腎甚至截肢!十多年來,台灣第二型糖尿病人口增加了2.6倍,許多糖尿病患努力控制血糖,病情控制仍不如預期,很有可能是3件事情做錯了。

閱讀更多

搶救基礎代謝率、拒絕中年發福!跟著專家3招這樣吃,避免肥胖上身

tCol 2019-10-03

華人健康網

搶救基礎代謝率、拒絕中年發福!跟著專家3招這樣吃,避免肥胖上身

你也有中年發福的困擾嗎?隨著年紀的增長,面臨中年發福,體態日漸變寬,每次洗完澡照鏡子,肚子上肥厚的游泳圈,總讓你忍不住感嘆青春不再?營養學專家表示,解決中年發福,其實只要吃對食物,日常保健謹記幾個小技巧,搶救下滑的基礎代謝率,避免越老越胖,中年肥上身並非難事!

閱讀更多

當父母需要照顧時,外籍看護不是唯一選擇,幸好有「他們」的協助,到府指導、恢復健康不臥床!

tCol 2019-10-03

長照萱言

當父母需要照顧時,外籍看護不是唯一選擇,幸好有「他們」的協助,到府指導、恢復健康不臥床!

個管師每個月都會打電話追蹤陳媽媽的健康狀況,這天個管師提醒敏惠可以到他們家附近的社區保健室諮詢,那邊有免費的健康促進課程與各種才藝課程,平日有護理師駐點服務,有需要時可以直接去諮詢。

閱讀更多

早餐這樣吃,補元氣又補體力!中醫推薦這1杯「養腎健腦飲」

tCol 2019-10-02

郭大維中醫師

早餐 這樣吃,補元氣又補體力!中醫推薦這1杯「養腎健腦飲」

身為中醫師,必須維護大家的健康,所以保持一整天的元氣和體力是一定要的, 早餐 更不能馬馬虎虎,出門上班前常陪小孩玩到不知影人的我,都會沖泡一杯快速又營養的養腎健腦飲來當 早餐 ,這杯飲品我也稱之為郭醫師的黑五類腦粉,用來開啟活力的一天!

閱讀更多

他人已死,親屬卻不簽死亡證明...竟因財產還沒轉移完!4例子警惕我們: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你該怎麼辦?

tCol 2019-09-26

柯文哲

他人已死,親屬卻不簽死亡證明...竟因財產還沒轉移完!4例子警惕我們: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你該怎麼辦?

編按:柯醫師曾說過,社會只教人們如何當醫生,卻沒有說過如何醫死;如同身而為人的我們,只告訴我們生命怎麼出生,卻缺乏幫助我們面對死亡。生死議題總是被我們拋在腦後,卻是你我遲早會碰到的問題。本文透過4個不同面向的例子,除了給予醫師們省思之外,更提醒我們,當病人已死,因為財產等各種問題,無法善終,如果病人是你的家人,或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