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蔡碧月
從年輕就出書教居家收納的楊賢英,被外界封為「家事達人」。照理,達人應該沒有斷捨離的煩惱,事實卻非如此,20年前買的衣服、昔日照片要不要丟?都曾讓她傷透腦筋。
閱讀更多
2023-04-06
偉文隨筆
要獲得「頓悟」並不容易,只有我們被感動,或我們生命情境與某個遭遇有所呼應的狀況下,這些故事或情境才可能帶給我們頓悟,這也就是有句話說「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的意思。至於什麼時刻是「準備好的狀態」?當一個人處在困惑、徬徨、或好奇時,就是準備好的時候。
閱讀更多
2023-03-31
和田秀樹
編按: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作者和田秀樹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85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閱讀更多
2023-03-30
吳淡如
孩子大多都是以父母為榜樣,父母的 金錢 態度,對孩子 金錢 教育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隨著兒童節的到來,我們不妨探討如何在幫小孩買玩具的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存股高手陳重銘、知名作家吳淡如在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培養理財的富腦袋》提到,吳淡如深知教養孩子不是只是滿足需求,更是教他們如何學習自我控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曾經努力對抗過「小孩吵就有糖吃」。
閱讀更多
2023-03-29
夏綠蒂
理財部落客林書廷有詳細計算過,人的一生中要花多少錢。前提是假設我們 22 歲開始工作 60 歲退休,總共工作38年,然後75歲掰掰,其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養小孩等費用。非常簡約的計算,夫妻兩人竟然一輩子至少要花 3,000 萬元。現在的你可能還年輕,不覺得花費會有那麼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買房買車養小孩的壓力,所以人生支出表上的金額好像跟你無關,等到年紀越來越大, 金錢 的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若以目前的收入,有辦法應付嗎?
閱讀更多
2023-03-28
李偉文
大提琴家馬友友曾說:「我之所以能在演出前保持平常心,是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定年紀,不需要再去證明自己有多優秀的關係。」
閱讀更多
2023-03-24
潮健康/外電編譯
擁有更多 金錢 ,或許真的可以買得到快樂!《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Sciences》研究指稱,隨著年收入開始超過100,000美元(約307萬台幣),個人的幸福感就會開始穩步上升,且不會有停滯的現象。研究也強調,在「財富自由」前越不感到幸福的人群,獲得財富後的幸福感將比常人更高。
閱讀更多
2023-03-24
李慧林
當我想購買時,我會先思考這個東西是否必不可少。我不再買不必要的物品,只購買必需品,所以每個月的儲蓄率都不知不覺上升,存摺內的錢也自然而然增加了。真神奇,我本來沒打算辛苦省錢,沒想到卻自然地省下許多錢。
閱讀更多
2023-03-23
安德魯.哈藍
每每我問大家為什麼希望做某件事、買某個東西、達成某種目標、或是協助某個人時,得到的回應確實各有不同──但這僅限於一開始,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得到的答案聽起來就都一樣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或決定讓自己感到快樂、安全、或無後顧之憂。換句話說,驅動我們的就是生活滿意度。舉個例子吧,想像一下你心目中最無私的行為(純粹出於善意的行為),然後問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做。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對方可能會開始說:「因為這就是應當做的事啊。」然而,當我追問「這為什麼是應當做的事?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到頭來大家都會說,因為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全人、活得有目的、或者感到快樂。
閱讀更多
2023-03-18
郭美懿
許多年輕人傾向婚後自組小家庭,避免兩代同住產生嫌隙,但有位女網友卻在網路發文表示,婚後原本買房自住,婆婆卻在她懷孕時以幫忙顧孫為由搬進來。由於婆媳生活習慣迥異,婆婆還要求多給1萬元孝親費,即使原PO後來自聘保母仍不願搬走,讓她崩潰求救:「到底要怎麼請她回家?不要再賴在我家了!」
閱讀更多
19/ 30
第 1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