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把這份服務帶回社區。」來自台東豐年社區、73歲的吳大姐,退休後過著田園生活,自稱「農婦」。幾年前,先生過世前留下最後的叮嚀:「妳要好好活下去。」這句話成了她心中最深的力量。
失去伴侶的她,雖然經歷喪偶的孤寂與心痛,仍選擇勇敢面對生命。她先踏上學習之路,努力完成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學位,才剛拿到文憑不久,就又看到了任林教育基金會與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合辦的「人生自傳書陪寫員」訓練課程,於是決定再一次挑戰自己。
6週的課程裡,她每次都在凌晨3點起床,為自己準備壽司,再搭上清晨4點50的第一班火車北上,在車廂裡吃著壽司,帶著堅毅精神準時抵達課堂。即使在課程初期颱風來襲、農地受創、樹木倒塌,她仍親手清理後趕來上課。
作為班上年紀最長的學員,吳大姐用她的生命故事與真誠分享,讓年輕的學員們親眼見證「熟齡的力量」。她的身影,不僅是全班的感動來源,更顯現第三人生依舊能夠發光發熱。她的夢想,是將「人生自傳書陪寫」帶回台東社區,陪伴更多長者透過書寫重拾自我價值,並建立跨世代的溫暖連結。
▲來自台東豐年社區的73歲吳大姊,學員中最年長,要把這項服務帶回社區,是黃金熟齡的榜樣。(圖/任林教育基金會提供)
從陪伴到自我覺察
由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辦、任林教育基金會協辦的「人生自傳書陪寫員」訓練課程,歷經6週、36小時的密集培訓,日前圓滿結訓。本課程由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資深心理師高紹芬授課,吸引來自全臺各地、年齡橫跨18至74歲的24位學員參與,背景涵蓋教育、醫護、社工、金融、保母、宗教志工與退休人士等,展現「人生自傳書陪寫」在台灣超高齡社會的迫切需求。
課程聚焦6大學習重點:自傳書撰寫、團體帶領、老人陪伴、同理傾聽、提問技巧與反思能力。透過示範、演練與小組討論,學員不僅掌握專業技巧,也在彼此分享生命故事的過程中,深化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學會如何溫柔地陪伴自己與他人。」
本梯次結訓的24位學員,均獲得任林教育基金會核發的結業證書,成為編號78至101號的準陪寫員。後續,他們需完成「撰寫自傳」、「陪伴一位長者完成自傳書」及「團體試教」三項任務,方能正式取得資格。陪寫員除可透過「優照護」平台接案,也能與社區單位合作,將陪伴與書寫的力量帶進更多家庭與場域。
書寫療癒 陪伴有力量
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嘉慧表示:「在人口快速老化的今天,熟齡者的心理健康與生命價值感格外重要。我們希望這不只是個別的服務,更能成為一場社會運動,讓更多家庭與社區共同參與,陪伴長者重拾自我價值,並建立跨世代的理解與連結。」
她強調,陪寫員不只是文字紀錄者,更是傾聽與陪伴的專業支持者。新一屆的學員將把這股力量帶回家庭與社區,為台灣的超高齡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希望。